目前分類:文化藝術筆記 (3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ierre-Auguste Renoir. "In the Garden (Under the trees of Moulin de la Galette)" | izi.TRAVEL

在寫今天的這篇評論之前,先容我說明一下。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erre-Auguste Renoir. "In the Garden (Under the trees of Moulin de la Galette)" | izi.TRAVEL

在寫今天的這篇評論之前,先容我說明一下。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le:'White Water Lilies' by Claude Monet, 1899, Pushkin Museum.JPG - Wikimedia Commons

莫內藝術人生的晚年,幾乎都是在吉維尼的花園過著隱士般的生活,除了1900年代初期去義大利威尼斯以及英國倫敦旅行外,而莫內在吉維尼花園時期的作品,幾乎都是吉維尼花園的一花一草一木為主題,其中以睡蓮與日本橋系列最具知名度。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平安夜,祝大家聖誕快樂!

故宮的年度超級特展,同時也是藝術愛好者2018年最不能錯過的年度藝術盛世-「普希金美術館典藏展」,展出的清一色幾乎都是該美術館典藏的風景畫,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第一階段的作品,或許這多少跟我喜愛的藝術口味有關吧!上次已經向大家介紹了塞尚的「聖維克多山腳下」,這次要向大家介紹的,同樣是塞尚的作品,只是介紹的是塞尚的「聖維克多山」。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今年秋天大家談論最熱烈的藝文盛事,大概就是故宮圖書文獻大樓的「普希金美術館典藏展」了!這次的展覽展出的幾乎都是風景畫,從十八世紀開始到二十世紀早期,讓大家可以在這65件作品中,欣賞風景畫的進化史。

在這場普希金美術館的典藏展中,我個人喜歡的作品很多,包括了塞尚的「聖維克多山腳下」、「聖維克多山」、雷諾瓦的「煎餅磨坊樹下」、莫內的「草地上的午餐」、「綠色睡蓮」、高更的「有孔雀的風景」、德朗的「港口」、畢卡索的「樹木與房子」、以及盧梭的「被花豹襲擊的馬」等。而今天我要來介紹的,恰巧正是塞尚的「聖維克多山腳下」。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

每到了聖誕節,家家戶戶總是會有聖誕節的應景活動,不管是掛滿了各式各樣東西的聖誕樹、還是你想要的聖誕禮物、甚至是人山人海的板橋耶誕城演唱會等等,都象徵著熱鬧又溫馨的聖誕節氣氛。然而在十九世紀,也有一位畫家畫出了有如聖誕節氣氛的夜晚,那位畫家就是梵谷,那件作品就是梵谷的「星夜」。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澄波 廟口」的圖片搜尋結果

回想起我兩次在新藝術博覽會上,看到大堂哥法國大師朋友的作品的時候,吸引我的不只是大師本人,同時也是大師筆下色彩鮮艷的畫作,如果說大師的作品在西洋美術的部分,很類似莫內與梵谷的印象派的話,那麼在台灣美術的部分,大概就是楊三郎與陳澄波囉!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夏天展到秋季的北美館典藏展-「台灣製造」,展出了不少畫家的作品,包括我熟悉的李石樵、郭雪湖、陳澄波、黃土水、林之助、倪蔣懷、林玉山等藝術家,還有他們的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有一件作品是描繪北美館附近的圓山風景,當然也包括了劍潭山(這個地方就是我跟我少爺一起去建行的地點之一。)以及中山橋,而2018北美館的台北雙年展,就有一件作品是以該件畫作為主題呈現的聲音裝置藝術,這件作品是郭雪湖完成於1928年的「圓山附近」,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體派進入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從1910年代畢卡索與布拉克兩位立體派繪畫的宗師,開創看不懂的分析是立體派開始的,在這之後,各式各樣的立體派繪畫有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包括了布拉克的拼貼立體派繪畫、勒澤的機械立體派繪畫、庫普卡結合音樂旋律的抽象主義繪畫等等。在這些百家爭鳴的立體派繪畫代表人物中,以創造出結合立體派構圖革命、未來主義強調速度之美與吸收馬諦斯華麗色彩,創造出色彩和諧的奧菲主義繪畫大師德洛內最受矚目。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urice Utrillo - 'La Rue Norvins à Montmartre', oil on board painting, c. 1910.jpg

去過巴黎的人,一定都知道「蒙馬特」這個地方吧?畢竟巴黎這地方除了是我大堂哥跟我崇拜的大師朋友主場外,包括我的大學社工系同學的歐洲流浪記、還有我輔大輔導老師的法國巴黎意外旅程,都來過這個地方。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之前,我去參觀了大稻埕的迪化街藝文空間,其中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這間藝文空間的窗前,看著大稻埕街景懷舊的歷史氣氛,這樣的姿態讓我想起了兩件跟窗前有關的畫作,分別是我之前介紹過的薄邱尼「深入屋中的街道」以及卡玉伯特的「站在窗前的男子」。

「站在窗前的男子」是卡玉伯特完成於1875年的作品,這件作品目前是私人收藏,該件作品在1876年的第二屆印象派畫家聯展上展出,當時跟這件作品一起展出的還有雷諾瓦的曠世名作「煎餅磨坊」、以及卡玉伯特同樣完成於1876年的作品「修地板工人」(現收藏巴黎奧賽美術館),當年展出時,當時法國舉世聞名的作家左拉(印象派畫家的強力後盾之一)還寫下了自己對這件作品的印象。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電影「丹麥女孩」的朋友,對故事主角畫家為了能變裝成女人,踏上一段尋找自我的成長旅程,感到感動不已,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故事主角成長的這個年代,西洋藝術史上也有一位藝術家,玩過變裝的遊戲呢!

這位藝術家就是以「下樓梯的裸女」轟動歐美二十世紀初期的藝術史、並以馬桶所做成的藝術品「噴泉」、以及兩件用盡自己藝術人生創作出的「大玻璃」以及「既有的:瀑布跟瓦斯照明」驚豔西洋美術史的杜象。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這一年正好是經濟大恐慌之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告別美好的1920年代,進入動盪不安的1930年代的這一年。然而1930年對台灣的美術歷史來說,是歷史留名的這一年。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2005年我從大理高中畢業之後,我除了唸實踐大學的這幾年跟國高中家教數理老師徐老師,有短暫幾次的電話連絡外,大部分幾乎都去去圖書館自修、借想要看的小說或者參考書籍才會遇到徐老師。最近一次見面是上個月家教老師師丈的告別式上,對她表達問候。

上個禮拜五晚上,也就是2018年的11月2日,受到國高中數理家教徐老師的邀請,我來到徐老師位在復興北路的新家拜訪,順便一起享用火鍋聚餐,看著徐老師新家簡單樸實的造型,以及火鍋飯局的用餐氣氛,忍不住讓我想起了馬諦斯尼斯甜美時期的一件作品「安樂椅上的女人」。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參加萬聖節活動,是在1998年小六那一年,班上的創意造型比賽,當時我記得我只是好玩而已。然而認真看待這件事情,卻是在2011年的英文班萬聖節活動,我記得那時候我扮成女巫,獲得很好的歡迎,這件事情也是我輔大時期的美好回憶之一。

最近這陣子,我輔大博館所時期認識的輔導老師,她的小朋友參加了英文班舉辦的萬聖節活動,而且還去街上大遊行,遊行過後開放大家按讚投票,我自己除了按讚投票的同時,也讓我想起了畢卡索描繪他長子保羅的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兩件作品,分別是1923年的「畫畫的保羅」以及1925年的「扮丑角的保羅」。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去年北美館即將暫別的這個時間點,我寫了「回味中華兒童叢書」系列的其中一本書「拜訪藝術家」的評論之後,我突然感到一陣心血來潮,打算模仿其中一位藝術家梵谷風格的自畫像,同時也是像我的國小六年級美術課美好時光致意。

等了很久,這個點子終於在昨天下午實現了!昨天中午跟爹爹與弟弟少爺一起吃完永和的一家已沙拉為主打的蔬食餐廳之後,先去參觀永和最有名的楊三郎美術館,近距離接觸楊三郎的藝術人生,隨後到永福橋的河濱公園觀景台,描繪有如梵谷般的自畫像素描,晚上睡前把這幅素描畫成一幅畫,創作的過程中,我不但想起了小學回憶,也聯想起了梵谷的一系列自畫像「戴草帽自畫像」。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光福老師在他經典的少兒文學作品「爸爸放暑假」(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李光福老師作品之一,另外一本是「119日記」,)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爸爸是家裡的支柱,也是家中的萬里長城。」,這句話在前幾天又再次得到了證明。

上個禮拜五上午,我們家才辦完奶奶的滿七法事,安安心心的送奶奶上天堂,結果這個禮拜二,也就是前天10月16日,我來到我國高中數理家教老師先生的靈堂前,替家教老師的師丈鞠躬,表達敬意。陰天的天氣跟充滿哀傷的靈堂,讓這場喪禮的氣氛非常悲傷,似乎又讓我回想起了919奶奶出殯這一天,一家人的哀傷氣氛。現場的氣氛有如李光福的少兒小說「爸爸放暑假」中女主角的媽媽因為女主角詠玲同學可瑜的父親車禍過世,安慰可瑜一家人的情境一模一樣,哀傷且讓人不捨。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mberto Boccioni, 1911, The Street Enters the House, oil on canvas, 100 x 100.6 cm, Sprengel Museum.jpg

上個禮拜三聽完輔大博館所主辦,由迪化街207藝文空間館長的演講之後,我對這個有如南海藝廊的藝文空間,產生了一種好奇心,於是就利用昨天下午有如卡玉伯特筆下涼爽天氣的時間,把握機會去參觀。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今年五月底跟敲可愛的大學同學,在台北世貿三館的新藝術博覽會上,跟大堂哥的法國大師朋友打過招呼、並欣賞大師筆下的美麗睡蓮、秋天的普羅旺斯、罌粟花、花瓶裡的瓶花以及陽明山景色等色彩鮮艷的作品之後,就沒有再看過大師,就連大師的臉書粉絲專頁上也沒有任何作品出現,不知不覺中,我似乎也開始想念每次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欣賞大師近作的好時光了!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19這一天對我跟我的家人,諸如爸媽、阿姨、伯父伯母、姑姑跟姑丈、堂哥堂姐、堂嫂以及兩位表姊來說,都是一個哀傷的日子,因為這天是我奶奶的告別式,雖然出殯的場面沒有太明顯的哀傷,但是我這些親戚的臉上卻留下了只不住的淚水,尤其是我的大表姊(大容嘉)、二伯父、堂姐(我們都叫他馬小茜)以及小表姐(我們俗稱的小容嘉學姊)臉上哭泣的表情中都看得出來。尤其是小容嘉學姊在奶奶棺材面前,忍住悲傷懷念自己跟奶奶往事的時候,哭出來的神情裡頭更可以看出失去親人的哀痛。

哀傷的氣氛對我來說,不論是我兩歲的時候,爺爺喪禮這一天,還是大伯父過世的時候,甚至是十年前外婆過世,在外婆過世三年後,外公也隨外婆而去,甚至是三年前三伯父過世,再到現在奶奶喪禮,我人生的每一場喪禮幾乎都是哀傷的氣氛,讓我想起了法國的寫實主義畫家-高爾培筆下最震撼人心的曠世名作「奧南的喪禮」。

文章標籤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