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福老師在他經典的少兒文學作品「爸爸放暑假」(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李光福老師作品之一,另外一本是「119日記」,)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爸爸是家裡的支柱,也是家中的萬里長城。」,這句話在前幾天又再次得到了證明。

上個禮拜五上午,我們家才辦完奶奶的滿七法事,安安心心的送奶奶上天堂,結果這個禮拜二,也就是前天10月16日,我來到我國高中數理家教老師先生的靈堂前,替家教老師的師丈鞠躬,表達敬意。陰天的天氣跟充滿哀傷的靈堂,讓這場喪禮的氣氛非常悲傷,似乎又讓我回想起了919奶奶出殯這一天,一家人的哀傷氣氛。現場的氣氛有如李光福的少兒小說「爸爸放暑假」中女主角的媽媽因為女主角詠玲同學可瑜的父親車禍過世,安慰可瑜一家人的情境一模一樣,哀傷且讓人不捨。

公祭鞠躬的階段告一段落之後,就是賓客到後頭祭拜往生者的遺體,同時也替往生者的家屬鞠躬,表達敬意。在我跟家教老師跟他的家人,鞠躬表達敬意的同時,也不忘看了家教老師的師丈最後一眼,或許我跟這位老先生並不認識,但是他在棺材裡頭安詳的笑容,卻讓我想起了畢卡索晚年的一件作品「坐著的老人」。

「坐著的老人」是畢卡索完成於1970年的作品,同時也是我喜歡的畢卡索作品之一,曾經在台灣的兩次畢卡索畫展展出過,分別是故宮1998年的「畢卡索的世界」以及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年夏天的「世紀大師畢卡索」展覽,這幅畫作畫出的不只是畢卡索的生命力,同時也是自己藝術人生晚期的寫照。畫中的老人,戴著有如梵谷的草帽、右手被畢卡索的畫筆刻意隱藏了起來,或許是因為畢卡索想要對自己喜愛的藝術家之一-雷諾瓦與梵谷的影射。

畢竟雷諾瓦藝術人生的晚期,飽受風濕疾病之苦,但是他卻抱著痛苦的身體,完成了有如馬蒂斯風格的繪畫作品,而燃燒的靈魂梵谷則是在跟精神疾病奮鬥的這些年中,畫出了感動全世界的作品。畢卡索之所以把自己比擬成梵谷與雷諾瓦,或許也是想要傳達出自己藝術人生晚期,用生命畫出一件件色彩鮮豔、反璞歸真的畫作的內心世界。

除了自己對於梵谷與雷諾瓦的影射外,「坐著的老人」這件作品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畫中大量使用的鮮艷色彩,鮮豔的色彩是畢卡索晚期的作品中,時常會出現的一個主題,而這樣的精神也是沿用自大膽用色的華麗野獸派大師-馬諦斯藝術人生的精神。有趣的是,畫中影射的兩位藝術家-梵谷跟雷諾瓦的畫作,幾乎都是鮮豔的色彩,一個走燃燒的路線、另外一個走甜美色彩的路線,鮮豔的色彩與畫中老人的主題構圖搭配,描繪出了畢卡索在藝術人生晚期,源源不絕的創作力。

看著畫中老人的鮮艷色彩,我再看著棺材裡的老先生,家教老師的師丈最後一眼,老先生穿上了壽衣、身邊還有不少紙錢圍著,鮮艷的布置讓我忍不住又想起了畢卡索的這件「坐著的老人」,如果說畢卡索的這件作品,是想要描繪出他藝術人生晚期的創作力熱情的話,那家教老師師丈的最後一程,或許就是希望走得安詳,沒有遺憾、沒有牽掛。

就在老先生棺木關上的這一瞬間,聲音也是在告訴我們,老先生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了無遺憾、可以安詳的迎向天國,看著家屬把棺木放上車的畫面,再想起畢卡索「坐著的老人」的慈祥笑容,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是家裡的精神支柱啊!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