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昨天本來要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去新芳春茶行的(因為很久沒有去了),不過路上居然被認鬧的人潮給吸引住,我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過去一看,原來是廟會踩街!我們就去湊熱鬧,也就有了我跟敲可愛女生朋友的第一次廟會踩街體驗.

可能是花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戶外的圖像

我們先去小學同學的飲料店中,買了飲料後,再跟著廟會上的車隊的腳步,一路從民生東路走到迪化街,沿路上看到的景物,無論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波麗路西餐廳,還是大稻埕碼頭的入口,透過廟會的舞龍舞獅,八家將陣頭的熱鬧人潮,對於常來大稻埕的我而言,似乎是深深體會到了當年,郭雪湖為了在台展(也就是台灣版的官方沙龍)越來越好,尤其是在[圓山附近]這件作品叫好叫座的壓力之下,對於品質堅持的郭雪湖,自然而然的希望自己更好的同時,也更要為這個時期的台灣歷史人文風景,留下最美麗的見證,所以才會有了[南街殷賑]這件作品的誕生.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對台灣的美術歷史來說,是歷史留名的這一年。

因為除了霧社事件外,在1930年,台灣的美術歷史出現了三件曠世名作,分別是雕塑家黃土水用盡生命完成的天鵝之歌「水牛群像」(目前裝置在台北中山堂)、膠彩畫大師郭雪湖描繪古早台北的代表作「南街陰賑」(現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林玉山藝術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蓮池」(現收藏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或許是因為[南街殷賑]不但色彩鮮豔,同時也為大稻埕美好的1920年代,留下歷史的見證,加上構圖風格非常類似西洋藝術家筆下的窗前背景作品,例如莫內的[1878年6月30日] 卡玉伯特的[窗前的男子]以及英才早逝的義大利未來主義藝術家博丘尼筆下的[深入屋中的街道],這也就是我喜歡這件作品的原因吧!

可能是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大家在走路、戶外和人群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站立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街道的圖像

走了一段路之後,我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終於來到了大稻埕的永樂市場,附近就是郭雪湖[南街殷賑]畫作的主角-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我們就一邊吃著冰棒,一邊欣賞著霞海城隍廟的廟會,我也體會到了郭雪湖站在窗台上,創作這件台灣美術史上的不朽傑作的心路歷程.

「南街陰賑」這件作品完成於1930年,畫中的大稻埕街景是藝術家郭雪湖兒少時期的回憶,不管是每到中元節,城隍廟的廟會活動、還是迪化街上車水馬龍的人潮、甚至是街上人們五顏六色的穿著,以及各式各樣的商店,都讓人忍不住想起每逢農曆新年期間,大稻埕年貨大街或者是保生大帝誕辰踩街上,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的景象。

這件作品跟台灣一些日治時期的西畫家,諸如楊三郎 李石樵 郭柏川以及陳澄波的作品,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於畫作的構圖走的是東洋風情的日本畫路線,主要原因是日治時代的台灣,大量的日本畫技術來到了台灣的美術世界,對一些台灣的東洋畫派畫家諸如郭雪湖 陳進與林玉山產生了啟發。除了日本畫的構圖外,用色上也採用了鮮豔的色彩,其實這樣的色彩不但是膠彩畫的特徵,同時也有日本繪畫中浮世繪的味道,而浮世繪的風格早在19世紀的時候,先後被法國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與高更的畫作所採用,而法國的那比畫派後來有一些作品也採用了日本浮世繪繪畫的色彩設計。

我喜歡上莫內的[1878年6月30日]的理由@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痞客邦::

郭雪湖[南街殷賑]的另外一種詮釋-卡玉伯特[陽台上的男子].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痞客邦::

Umberto Boccioni, 1911, The Street Enters the House, oil on canvas, 100 x 100.6 cm, Sprengel Museum.jpg

而郭雪湖的這件作品,除了參考卡玉伯特[窗前的男子]的透過看窗子的角度外,也結合了莫內的[1878年6月30日]的節慶主題,以及未來主義藝術家博丘尼筆下的[深入屋中的街道]的色彩,當然畫作中女子看窗景的角度,也為這件作品給了啟發,呈現出了那件台灣美術史上最難忘的作品,畫中的大稻埕景色,也是1920年代世界各地美好年代的一部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國從戰爭的廢墟中逐漸重建,包括了越蓋越高的摩天大樓、越來越前衛的建築物、色彩越鮮豔的時尚服裝、汽車與電車的普及化、還有越來越奢華的時尚派對等等,這些都是1920年代美好的一部份。然而好景不常,發生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海嘯,結束了1920年代的美好。

郭雪湖這件作品完成的時間點,正好是1929世界經濟大海嘯的第二年(1930年),也就是霧社事件發生的同一年,所以這也是藝術家郭雪湖在呈現1930年代的大稻埕的同時,內心中也描繪出了自己對於1920這個美好年代的懷念吧!

可能是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大家在走路和街道的圖像

離開迪化街後,我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又走了一段路,走遍了很多街道,在看著廟會遊行人潮的熱鬧景象同時,我也體會到了郭雪湖的藝術人生,如何用歡樂的色彩,呈現出結合了卡玉伯特窗前男子,以及博丘尼窗前女子的視角,加上莫內與博丘尼的節慶主題,以及博丘尼的鮮豔色彩,我耳邊又想起了蕭士塔高維契[節慶序曲]的旋律,似乎是上個周末樂儀隊踩街遊行趴中,景興國中管樂團踩街演奏的再現版本.

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朝會總是會少不了管樂團的演奏,同時我是每天早上最期待的事情,這樣會讓自己顯得有精神起來。也因為管樂團的關係,我也開始對古典音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儘管管樂團演奏的音樂,大多都不是古典音樂,但是旋律卻跟古典音樂的某些曲目,非常的接近呢!

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蕭士塔高維契的「節慶序曲」。「節慶序曲」這首管弦樂曲,是為了紀念1917十月革命所寫,當時蕭士塔高維契已經在1947年完成這個作品,但因為種種因素,拖到1954年才順利首演,據說音樂家前後花了三天,才寫出這首曲子呢!

在「節慶序曲」中,蕭士塔高維契先透過管樂,作為歡樂節慶的開場,隨後由木管樂器,進入充滿愉快氣氛的節慶日,再結合弦樂器,讓這首描述出俄國人節慶一天的曲子,不但有史詩的氣勢,同時也有振奮人心的效果。也因為這首「慶典序曲」振奮人心的象徵非常強烈,除了是很多學校管樂團的必備曲目外,對我來說也有一種正面的振奮人心精神,這首曲目除了在升旗典禮上演出外,國一下學期的社團成果發表會、以及國二下的管樂團音樂會,都有出現過,也給我留下了無法忘記的記憶。儘管後來沒有在任何一場國中管樂團演出的場合上,聽過這首曲子,但是印象對我而言還是無法忘記.

當我們走到北捷大橋頭站附近的時候,我們仿佛進入了莫內筆下[1878年6月30日]的浪漫世界中.

「1878年6月30日」兩聯作,畫的是1878年6月30日,這件作品莫內一共完成了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風格雖然不同,單描繪的都是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時的歡樂氣氛,這個博覽會是對當時的法國而言相當重要,因為這是普法戰爭之後,法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

莫內就用它印象派的彩筆,描繪出了世界博覽會舉辦時,街道上的歡樂氣氛,畫作的筆觸雖然是印象派的畫法,但是不同於雷諾瓦的寫實與色彩氣氛,莫內筆下的街景則是傾向於半抽象的技法,人物基本上已經被簡化,只有建築物、街道跟法國國旗還可以辨識出來,莫內在這件作品中強調的,不只是博覽會時的歡樂氣氛而已,更是透過色彩的律動,以及有如攝影(攝影構圖技法,是印象派畫家做擅長的構圖技巧)的近距離構圖方式,讓看畫的人可以身歷其境,體會這樣的歡樂時刻,就跟這次的保生大帝踩街日一樣.

可能是戶外的圖像

雖然跟著廟會人潮走路,辛苦了一些,但也因為廟會的人潮,想起節慶序曲的振奮力量,以及莫內筆下的節慶氣氛,我們還是鼓起勇氣,一路走到大龍峒保安宮,我們分別買了棉花糖與雞米花零食後,欣賞著大龍峒熱鬧的廟會,我們就跟博丘尼筆下[深入屋中的街道]畫中看著窗景的女子一樣,

「深入屋中的街道」是勃丘尼完成於1911年的作品,目前收藏在德國的史賓潔美術館中。畫作的主題是一位婦女站在窗前,欣賞美麗的都市風景,但是薄丘尼筆下的未來主義繪畫,顛覆了這一切!原本印象派風格的陽光燦爛的背景,瞬間變成了馬諦斯的華麗大膽用色野獸派風格,婦女的身體也跟窗外的街景融為一體,仿佛把街景瞬間搬到了自己的家中,可以說是比莫內的[1878年6月30日]半抽象風格,還要再來得抽象。畫中婦女的神情,仿佛就是跟卡玉伯特筆下的[窗前男子]一樣,都是透過看風景的角度來描繪窗景.女子就跟畫中節慶的場合一樣,置身在歡樂的氣氛中.

除了畫中婦女有如進入街景的神情外,「深入屋中的街道」吸引我的另外一個地方,就是未來主義的色彩透圖。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是在一本「畫裡的世界」美術書中,當時的我就被畫中鮮豔的色彩與構圖,給深深的吸引住。後來在這本書的畫家小傳中,我第一次知道勃丘尼這個藝術家、也曉得他是未來主義的靈魂人物,而勃邱尼生長的年代,正值立體派繪畫進化至奧菲主義、未來主義等更進化的階段,這對勃邱尼而言,給了他發展藝術人生的最佳機會。而勃邱尼藝術人生最經典的代表作「城市印象」以及這件「深入屋中的街道」就是完成於這個時期的作品。這件作品在1912年巴黎的未來主義連展上展出之後,從此讓勃邱尼ㄧ躍而紅,成為未來主義的靈魂人物。可惜正當勃丘尼要在未來主義的領域中,大顯身手的時候,1916年8月17日,勃邱尼在義大利維洛那一次例行性的砲兵訓練中,意外墜馬身亡,留給西洋美術史無限的遺憾。

人生第一次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去參加保生大帝的踩街活動,不但是很新鮮的體會,也是讓我們欣賞到了從莫內的[1878年6月30]到卡玉伯特的[窗前男子],甚至是博丘尼[深入屋中的街道]到郭雪湖[南街殷賑]的不同年代藝術家筆下窗景,同時也在一次想起了當年我第一次聽到國中管樂團演奏[節慶序曲]的回憶.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