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這一年正好是經濟大恐慌之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告別美好的1920年代,進入動盪不安的1930年代的這一年。然而1930年對台灣的美術歷史來說,是歷史留名的這一年。

因為在1930年,台灣的美術歷史出現了三件曠世名作,分別是雕塑家黃土水用盡生命完成的天鵝之歌「水牛群像」(目前裝置在台北中山堂)、膠彩畫大師郭雪湖一鳴驚人的代表作「大稻埕」(現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林玉山藝術人生重要的作品之一「蓮池」。

「蓮池」完成於1930年,當年林玉山在完成這件作品之後,把他送去參加第四屆台展(相當於十九世紀法國美術學院派的沙龍展),結果不但獲得台展的特選獎,也讓林玉山的藝術人生站上巔峰,那一年同時在台展上展出的作品,還有一件是郭雪湖的「大稻埕」。

「蓮池」作品的主題雖然很類似莫內藝術人生晚期的「睡蓮」但是構圖風格卻不一樣,走的是中國古典國畫的路線。這件作品畫的是林玉山少年時代成長的故鄉-嘉義的牛斗山的大蓮花池(跟我們台北植物園的蓮花池很類似!),非常的優美動人。當年二十六歲的林玉山,在看到這片景色之後,感到心動不已,畫下了這件舉世聞名的作品。

只是為了完成「蓮池」這個作品,林玉山可是吃了不少苦頭,每天早上都要硬著頭皮爬起來,騎腳踏車到牛斗山,還得把握傍晚的最佳時間,記錄下蓮池的美,而且更糟糕的是,林玉山還要忍受被蚊蟲叮咬的畫家職業傷害哩!然而皇天不費苦心人,林玉山最終還是發揮了有如國中國文課本裡頭「王勉的少年時代」的牧童小畫家的敬業精神,完成了這件藝術人生的里程碑。

「蓮池」這件畫作的設定時間,是炎炎夏日的池塘,盛開的荷花讓整個池塘充滿了夏天的風格,為了讓整個畫面呈現出最佳的完美狀態,林玉山在左上角跟右下角,分別安排了蓮花的主題構圖,不但可以呈現出對稱的視覺效果,也讓畫面有一種讓人感到置身在夏天的身歷其境體會,仿佛就像是體會古人的夏天一樣呢!

除了荷花的主角外,「蓮池」這件作品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畫龍點睛的配角角色,這個配角角色分別是畫面左下方的白鷺鷥,以及同樣都是畫面左下方的小魚兒,兩個看似是吃者與被吃者關係的動物,到了林玉山的筆下居然可以呈現一種和諧共存的狀態,和平相處,就跟樸素派畫家盧梭筆下的動物畫一樣。

然而在「蓮池」這件作品的背後,卻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時間是在1999年,當時國外有一位收藏家,計畫重金收購這件作品,消息一出,引來了國內藝術愛好者的關切與抗議,後來是由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收購這件作品,這場有如瑞士巴賽爾美術館成立過程的故事,才因此告一段落,這件事情也成為了國寶美術品的典藏與珍惜議題的教科書。就在2015年,文化部將這件作品,指定為國寶美術作品,這也是在黃土水的「水牛群像」之後,第二件列為國寶的台灣前輩藝術家畫作。

看著林玉山的「蓮池」,再回想起每年夏天,台北植物園盛開的荷花、以及大堂哥法國大師彭有的睡蓮畫作,多少讓人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