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 Lilies, 1919,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

近年來,我陸續回味了昔日學生時代熱愛的讀物,除了中華兒童叢書與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外,小牛頓雜誌與世界地理雜誌,還有大地地理雜誌也在內,每一篇幾乎喚起了我的青春回憶,畢竟這些雜誌與圖書對我而言,不單純只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我的回憶.

近期,我也陸陸續續將以前閱讀過的世界地理雜誌 初代小牛頓雜誌以及大地地理雜誌的文章,只要發現跟自己昔日回憶有關的,就會記錄下來,作為見證,多少也是希望自己日後要回味的時候,能在查尋與找資料都順利.

今天下午,我在台大閱讀世界地理雜誌第一期,也就是1982年5月號,畢竟早期的世界地理雜誌,是採用每二個月出一期的模式,直到大約1983年,才改為每月出一期的模式,直到2003年秋天謝幕為止,畢竟在小牛頓雜誌初代 大地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問世之前,世界地理雜誌幾乎說是國人認識世界歷史 地理 大自然與人類文明新知的主要來源呢!

而我閱讀的這一篇文章,是池塘的小生物,這篇文章是翻譯自國家地理雜誌1980年1月號的文章.

要知道早期世界地理雜誌的文章,都是翻譯自國外的國家地理雜誌為最大宗,就連小牛頓雜誌初期也是如此,後來一來國外對著作權保護關切,二來也是因為日本版小牛頓收攤,面臨著危機,再加上大地地理雜誌雨後春筍一樣的崛起,世界地理雜誌與小牛頓雜誌陸續宣布由國人自寫自編,這樣的結果不但為後來三大雜誌打得你死我活的三國鼎立揭幕,同時也間接催化了台灣出版業的黃金年代.

閱讀這篇蓮葉池塘的小生命,無論是蠑螈還是烏龜,又或者是青蛙,都讓我想起了我筆下故事的角色.

當我筆下的故事角色,在小六上學期的一次校外教學中(改編自我小六校外教學的一個點子!),故事主角和同學以及老師帶隊之下,去了一趟台北植物園,參與校外教學活動,同時也配合那個時候自然領域,關於族群與群落的章節,我故事筆下的主角,就有如當時面對不同於以往較學活動的我,都是期待的心情,在探索植物園的一整個下午,也就是當大家在關切洛磯與教士的加賽結果的時候,我故事筆下的主角陳雅涵,一步一腳印認識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生物,有魚兒 松鼠 黑冠麻鷺 小白鷺 紅冠水雞 白腹秧雞 鳳頭蒼鷹等等,不但讓主角的視野更廣泛,也註定主角跟我一樣,喚起對自然生物 史地以及藝術的熱愛.

尤其是主角遇見池塘生物的這一瞬間,想起了自己在出發前一天,閱讀世界地理雜誌第一期,介紹池塘生物的情節,就跟在台大回味世界地理雜誌的我一樣,昔日的美好回憶,即將一個接一個重現,讓我自己的文藝知性人生全面進化,我也相信在全面禁化之後,我能夠更不被情緒給絆倒,繼續向前行.

我相信,在閱讀回味昔日世界地理雜誌 小牛頓雜誌與大地地理雜誌的時候,這些年昔日的回憶,都能在喚醒的時候,成為我的動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