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今年暑假的三大藝術盛事,終於要在台灣降臨了,分別是中正紀念堂的慕夏展以及達利展(兩個展都是在時隔十年之後,再一次來到台灣!),另外一個是松山文創園區的莫內展,不同於前兩者透過畫作以及藝術品呈現,松山文創園區的莫內光影體驗展,將比照梵谷展模式,透過虛擬影像 音樂以及五感體驗,帶領大家進入莫內的藝術人生.

也趁著這個機會,重新給大家簡單介紹一次莫內藝術人生介紹,以及我所知道的莫內.

1840年出生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一生的藝術生涯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年少時代的諷刺漫畫、印象派的探索時期、印象日出的大放異彩時期,以及睡蓮的站上極致藝術之路期。年少時代的莫內,對學校的課業感到枯燥無味的時候,就跟十九世紀很多滿懷夢想的青年一樣,找點樂子來自得其樂一番,莫內就把學校的老師、教職員工、還有很多人物用卡通漫畫的方式,徹底諷刺的淋漓盡致,雖然這些諷刺畫讓學校的老師頭痛不已,但是卻沒人想過,這位在課堂上自得其樂畫漫畫的小男孩,最後居然會變成以「印象日出」轟動藝術史的大師!

經過諷刺漫畫學校時期的洗禮後,莫內在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布丹的鼓勵之下,來到巴黎這座歐洲藝術人文夢想之城,探索自己的藝術之路,當時巴黎正好因為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與「奧林比亞」在沙龍落選展覽上掀起的話題,讓莫內啟發了他的藝術心靈,從他的「草地上午餐」開始,莫內的藝術人生進入了印象派的探索階段。然而在印象派探索時期的莫內,和很多實現夢想的藝術家一樣,總是要經過一段人生的煎熬期,諸如作品不被沙龍重視、為了夢想與麵包總是起衝突等等這樣的事情,然而正當莫內因為生活貧苦,打算放棄這一切的時候,水影意外啟發了莫內,告訴他這是改變藝術思維需要的東西。

1873年,莫內完成了這件舉世聞名的「印象日出」,這件作品不但改變了莫內的人生,讓莫內一戰成名,這件作品也向全世界的藝術產業宣告:印象派正式在西洋藝術史誕生,從這件作品開始,莫內的藝術生涯開始逐漸大放異彩。在「印象日出」之後,莫內的畫作開始呈現一種印象派的路線:捕捉光影的美學與水霧的氣氛,不管是水上風景、愛妻的畫像、還是大自然的美景,都呈現出一種和諧又充滿著自然光之美的色彩,仿佛是畫家先用水把圖畫紙沾濕後,再用水彩上色一樣。經過了印象派大放異彩,以及印象派的內戰之後,莫內意識到自己的印象主義畫風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更突破性質的主題與創作,就在1890年,莫內定居在吉維尼,從他定居在吉維尼開始,莫內的藝術人生開始走向極致的藝術之路。

晚年的莫內以一系列的日本橋與睡蓮畫作,透過有如梵谷的強烈色彩筆觸告訴世人:看似眼盲的世界,卻是內心美麗的一面。莫內在1926年去世,1927年,「睡蓮」終於在巴黎的橘園美術館展出,這件作品不只是莫內藝術生涯的極致之作,更成為了藝術家的天鵝之歌。

經典藝術.莫內印象

我認識莫內的契機,大概是小學六年級,要升上國中的時候,我透過一系列西洋藝術家的圖書,認識藝術家開始,只要每次有西洋名畫的展覽,我總是不會缺席,除了我小學時期就認識的印象派藝術家 畢卡索 馬格利特以及杜布菲外,後來也認識了西洋藝術史上從印象派到後現代的各種流派,包括新(後)印象派,野獸派 立體派 表現主義 青騎士主義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抽象表現主義 普普藝術等等,而很多藝術家諸如馬諦斯 達利 安迪沃荷 凱斯哈林 克林姆 杜象 米羅 帕洛克 康丁斯基 克利等等藝術家,也都是這個時間點認識的.

然而我真正發現到,藝術可以跟生活以及旅遊知性結合,是2017年新藝術博覽會上,跟大師Fabien來了一場浪漫的藝術約會後,我才慢慢發現,原來藝術不只是單純的欣賞,模仿畫畫,寫藝術評論而已,而是可以跟生活中的知識以及旅遊景點結合在一起,而在2019年的夏天,我意外發現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很多藝術作品,在文本上可以跟西洋藝術家比較,再加上我在那一年的秋天,欣賞了一部以莫內為題材的紀錄片[莫內:睡蓮的水光魔法],加速了我告訴自己要把西洋名畫與心情故事,旅行知性以及知識之旅結合的想法,也讓我對藝術人生的熱愛,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最後也影響了我自己的思維,開始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陸續跟國文 英文 數理 史地以及音樂上的知識,跟生活中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甚至是電影對你我的知識學習,結合在一起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可以把一切跟我的小說與文藝創作結合在一起,想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說完了莫內的簡介,以及我對莫內的認識之後,就來介紹莫內的代表性作品吧!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 Monet (Pushkin Museum).jpg

草地上的午餐(1865~1866,巴黎奧賽美術館藏)

1863年,馬奈以「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選沙龍展展出,這樣的消息也啟發了很多巴黎的藝術家,莫內也是其中之一,隨後莫內以這件作品向馬奈回應。在莫內版本的「草地上的午餐」中,去除掉了裸女的成分,反而是巴黎中產階級的夏日午後生活寫照,作品中可以見到莫內日後的藝術人生中,不斷出現的光影色彩元素,值得一提的是,畫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一個是莫內的第一任妻子卡蜜兒,另外一位是戰死在普法戰爭戰場上,未能看見印象派落地生根的印象派畫家巴吉爾。而這件作品在2018年的故宮普希金展中,有展出過,也是當時普希金展我喜歡的作品之一.

Monet - Impression, Sunrise.jpg

印象日出(1873,巴黎馬摩丹美術館藏)

這件作品不只是莫內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印象派正式誕生在西方美術藝壇的里程碑。畫中的背景是一片清晨的美景,在清晨的水霧中,船隻開始一天的工作,而河景也在日出的照射之下,變得非常優美,有如中國水墨畫的畫風一樣,看似是平凡的風景,但是莫內卻可以把它畫的栩栩如生,有如水彩般的水上風景一樣。這件作品在1874年展出的時候,大家對這件作品的話題不斷,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讓「印象派」這個藝術歷史上重要名詞,從此誕生在西方的美術中,這件作品曾經在1985年從馬摩丹美術館被竊,但在1991年尋回之後,如今已經成為馬摩丹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也因為這件作品跟淡水的情境很相似,只要我每次去淡水,就會一個不小心想到莫內!

Claude Monet-Madame Monet en costume japonais.jpg

穿和服的女子(1876,波士頓美術館藏)

莫內的第一任妻子卡蜜兒,是莫內藝術生涯中最常出現的女人,到1879年去世為止,莫內畫了不少關於卡蜜兒的肖像畫,本件作品就是其中之一。「穿和服的女子」畫中的卡蜜兒,身穿日本和服,手拿著扇子,背景又是日本式的背景,呈現出一種東洋繪畫遇上西洋的印象派繪畫的質感,由其是當時日本繪畫尚未引進歐洲的時期,可以說是一種新鮮的嘗試。莫內的這件日本風情繪畫,似乎也預告了日本美術來到西方藝術的預言,十九世紀末期,日本的文物與浮世繪繪畫在歐洲展出,對歐洲的藝壇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也對後印象派的高更、梵谷與羅特列克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後來楊三郎的第一任妻子畫像,也是以莫內的[穿和服的女子]為藍本設計呢!

The Water-Lily Pond 1899 Claude Monet Metropolitan.jpg

日本橋與睡蓮(1899年,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晚年的莫內定居在吉維尼鄉間,吉維尼優美的風景,對莫內的藝術產生了改變性質的啟發,最後也完成了這件舉世聞名的「睡蓮」。完成於1899年的「日本橋與睡蓮」是莫內晚年重要的作品,畫作雖然少了印象派的光影,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的旋律與和諧感觸,畫中的日本橋除了是莫內對於「穿和服的女人」的一種致意外,同時也晚期莫內的畫作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主題。除了睡蓮外,莫內晚期的畫作還出現了不少花卉,包括了鳶尾花、水生植物等等,這些主題讓莫內晚期的藝術人生中,即使飽受失明之苦,還是讓藝術人生變得色彩繽紛。因為畫作帶給觀賞的人一種安靜的感覺,非常神似我常去的中正紀念堂公園,只要我心情不好,就會去這邊,畢竟那邊的日本橋與水池風光,讓人有一種在欣賞莫內的寧靜感.

Claude Monet - The Water Lilies - Clear Morning with Willows - Google Art Project.jpg

睡蓮(1924~1926,巴黎橘園美術館藏)

這件作品可以說是莫內藝術人生,最具巔峰的作品,也是莫內獻給這個世界最棒的禮物。莫內的晚年飽受失明之苦,但是永不放棄藝術的他,還是靠著意志力完成了這件「睡蓮」,在這一系列的睡蓮作品中,莫內延續了晚期對色彩的敏銳度,以及吉維尼住處的睡蓮景致,將色彩與花卉的美妙,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大自然和諧的一面。1926年莫內以86歲的高齡辭世,就在莫內過世後的第二年,「睡蓮」這件作品終於可以在橘園美術館展出,如今這件作品已經成為巴黎橘園美術館最珍貴的鎮館之寶,不得外借展出。

相信在聽完了我描述莫內的藝術人生,以及我對莫內的印象之後,你是否跟我一樣,喜歡上西洋近現代藝術了呢?無論你喜歡與否,都希望你在參觀完這個夏天,松山文創園區的莫內光影體驗展,體驗不同展覽風格的莫內藝術人生之後,都能夠有意想不到的藝術人生體會.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