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完對奶奶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文後,下午我就把握好天氣,去中正紀念堂散步,在散步之前,我先去了一趟奶奶以前住的芝柏大廈,作為對奶奶的紀念.

看著芝柏大廈,我內心想起了一連串傷感的回憶.

從小到大,這棟房子是奶奶住的地方,不論我們家人去奶奶家吃午餐或者是晚餐,爸媽上班的時候,我在奶奶家陪伴奶奶,觀察下雨天的陽台的特殊情感(地點就是三伯父的房間),甚至是每逢農曆春節,端午節 母親節 中秋節或者是奶奶生日的時候,只要是去奶奶家吃飯的時光,還有陪伴我表姊小容嘉學姊,等等種種我幾乎都忘不了,尤其是五年前我們五熊堂哥們合體,大家聚集在奶奶家合照,還有每次去看堂姊馬小茜,幾乎都跟奶奶家脫不了關係,而去年母親節,一家人跟奶奶一起吃頓午餐,同時也是大堂哥的大師朋友,第一次來到奶奶家,但卻也變成了最後一次,我們在奶奶家過節的回憶.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包括石雄嘉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包括 Karen Shih 和石雄嘉、微笑的人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包括石雄嘉、大家站著和室內

因為在這個母親節之後三個月,奶奶就過世了,而在奶奶過世後兩周,我跟我弟弟少爺,還有與小容嘉學姐一起在奶奶家跟爸媽,還有姑姑跟女管家一起吃南門市場買回來的刀削麵的事情,就成為了我人生最後一次去奶奶家的美好記憶,畢竟在奶奶入土的這一刻,房子的主人就不再了,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感傷,以及寂靜的紀念,看著這棟芝柏大廈,昔日的回憶不斷湧上心頭,我想哭也幾乎都哭不出來.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夜晚、天空和戶外

紀念完奶奶家後,我就步行前往中正紀念堂,一邊看著池塘的荷花,一邊讓自己靜一靜,不要因為奶奶的事情而太過悲傷.

記憶中,我好像記得只有植物園 至德園才會有荷花,但是最近這幾年開始,國父紀念館也開始種起荷花了,就連我常常去的中正紀念堂,也是到了今年夏天,才開始種起荷花來,就是希望來到中正紀念堂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體會到荷花池的夏日氣氛,而我也因此聯想起了跟荷花池有關的兩件作品,幾乎都是我喜歡的,分別是莫內的[日本橋與睡蓮]以及林玉山的[蓮池].

2007 Musee Orsay Work Kraft 067.jpg

先說說莫內的[日本橋與睡蓮].

「日本橋與睡蓮池:綠色的和諧」是莫內完成於1899年的作品,是屬於莫內筆下一系列睡蓮池畫作的其中一件,曾經在1997年的「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典藏展」中來台展出過,而莫內以日本橋與睡蓮為題材的作品,後來還畫了很多件,而且每一件的視角幾乎都一成不變,但是在色彩造型上,莫內卻做了一些微小的變化。

「日本橋與睡蓮池:綠色的和諧」延續了莫內一貫的印象派畫風-透過有如水彩宣染風格的印象派畫法,讓畫面呈現一種如詩如畫的美感,畫中的睡蓮正是莫內晚期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的主題。莫內之所以選種睡蓮,作為他藝術人生晚期的象徵物,就像吉維尼花園的植物一樣,有著一種安撫人們混亂與創傷心靈的力量,畢竟對莫內來說,透過吉維尼的花園,才能讓莫內揮別卡蜜兒在1879年去世之後,再次在畫布上佈滿早期「印象,日出」般鮮豔燦爛的陽光色彩。除了睡蓮外,畫作另外一個搶眼的角色,就是畫作正中央的日本橋了,為了讓莫內的吉維尼花園更有藝術家的氣質,莫內不惜搭上印象派畫家一窩蜂崇拜哈日族的順風車,在睡蓮池蓋了一座日本橋,不但可以讓吉維尼花園凸顯出藝術家的印象派人格,同時也表達出印象派對日本文化的崇拜。其實莫內在早期以第一任妻子卡蜜兒為主角的作品「穿和服的女人」(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透過穿日本服裝的卡蜜兒,呈現出印象派與日本文化,所擦出的美妙火花。

另外一件跟荷花有關的作品,就是我喜歡的台灣美術作品-林玉山的[蓮池],一樣是荷花為主題,但是畫風與表現的風格,就是不一樣兒.

「蓮池」完成於1930年,當年林玉山在完成這件作品之後,把他送去參加第四屆台展(相當於十九世紀法國美術學院派的沙龍展),結果不但獲得台展的特選獎,也讓林玉山的藝術人生站上巔峰,「蓮池」作品的主題雖然很類似莫內藝術人生晚期的「睡蓮」但是構圖風格卻不一樣,走的是中國古典國畫的路線。這件作品畫的是林玉山少年時代成長的故鄉-嘉義的牛斗山的大蓮花池(跟我們台北植物園的蓮花池很類似!),非常的優美動人。當年二十六歲的林玉山,在看到這片景色之後,感到心動不已,畫下了這件舉世聞名的作品。

只是為了完成「蓮池」這個作品,林玉山可是吃了不少苦頭,每天早上都要硬著頭皮爬起來,騎腳踏車到牛斗山,還得把握傍晚的最佳時間,記錄下蓮池的美,而且更糟糕的是,林玉山還要忍受被蚊蟲叮咬的畫家職業傷害哩!然而皇天不費苦心人,林玉山最終還是發揮了有如國中國文課本裡頭「王勉的少年時代」的牧童小畫家的敬業精神,完成了這件藝術人生的里程碑。「蓮池」這件畫作的設定時間,是炎炎夏日的池塘,盛開的荷花讓整個池塘充滿了夏天的風格,為了讓整個畫面呈現出最佳的完美狀態,林玉山在左上角跟右下角,分別安排了蓮花的主題構圖,不但可以呈現出對稱的視覺效果,也讓畫面有一種讓人感到置身在夏天的身歷其境體會,仿佛就像是體會古人的夏天一樣呢!

除了荷花的主角外,「蓮池」這件作品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畫龍點睛的配角角色,這個配角角色分別是畫面左下方的白鷺鷥,以及同樣都是畫面左下方的小魚兒,兩個看似是吃者與被吃者關係的動物,到了林玉山的筆下居然可以呈現一種和諧共存的狀態,和平相處,就跟樸素派畫家盧梭筆下的動物畫一樣。

然而在「蓮池」這件作品的背後,卻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時間是在1999年,當時國外有一位收藏家,計畫重金收購這件作品,消息一出,引來了國內藝術愛好者的關切與抗議,後來是由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收購這件作品,才因此告一段落,這件事情也成為了國寶美術品的典藏與珍惜議題的教科書。就在2015年,文化部將這件作品,指定為國寶美術作品,這也是在黃土水的「水牛群像」之後,第二件列為國寶的台灣前輩藝術家畫作。

看著中正紀念堂的荷花池,讓我內心對奶奶過世的哀傷,沖淡了不少,雖然奶奶已經走了一年了,但是我相信奶奶會化身成某種象徵,在天上靜靜的看著我們.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