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題材的作品,印象中我有看過以畢卡索為主題的「狂愛走一回」(該題材後來被翻拍成國家地理頻道知識影集「世紀天才:畢卡索」)、以及前年秋季檔的「梵谷:星夜之謎」(該片為影史首部透過油畫技術拍攝而成的動畫電影,後來在金球獎、英國金像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都有入圍最佳動畫長片。)。

這兩部電影對於喜愛藝術的我來說,非常適合不過,尤其是在經過重口味爆米花爽片的疲勞轟炸之後,來點平靜且貼近現實生活,同時反思歷史題材的作品,再適合不過了!

「莫內:睡蓮的水光魔法」是首部以莫內為題材的紀錄片,歐洲其實在2018年就上映了,台灣則是排到了2019年的教師節假期才上檔(但是是小規模上映!),這部紀錄片除了到莫內花園取景外,還深入巴黎奧賽美術館、橘園美術館以及馬摩丹美術館拍攝,更是請來女星擔任旁白與導領,讓觀眾走進莫內的藝術人生。

看完本片,對我而言這部片不只是呈現莫內的藝術人生而已,同時也是莫內與他的時代,以及莫內對抽象藝術的影響力。

電影一開始,導領的女生就彷佛豆豆龍的魔幻愛情電影「水底情深」中,女主角與水怪在水中相遇的情境一樣,把自己有如女神一樣浸在水中,告訴你這隻莫內的紀錄片主題,永遠離不開水這個字,在開場之後,我們就從莫內年少時代的故鄉-諾曼地的海邊開始說起,既然是海邊,當然也少不了莫內以海為背景的作品(例如「印象,日出」)。

莫內藝術人生的早期階段,大多在諾曼地地區度過,當地的海邊景色讓少年時代的莫內愛不釋手,只是當時莫內三不五時去海邊的怪異行為,被家人與學校老師當成怪胎,然而沒有人想到,這些行為不只啟發了莫內藝術人生早期一些以海為主題的作品,更是為他後來轟動西洋美術歷史的石破天驚開山之作「印象、日出」打下基礎呢!

雖然莫內的「印象,日出」在第一屆印象派畫家聯展上展出的時候,沒有得到良好的反應,這個時候導領的女生把我們帶領到了巴黎塞納河(相當於台北大稻埕的淡水河一帶),繼續述說莫內的藝術人生,而莫內與卡蜜兒的愛情故事,也是莫內藝術人生在探索印象派的階段的重要章節,當時莫內自己的狀況可以說是泥菩薩過江難保,一家人淪落到要以船上的畫室為家的慘況。

然而,環境越是艱難,越不能打倒莫內藝術人生的意志力,莫內艱困的時期完成了不少塞納河地區的風景,然而上帝給莫內的考驗,不會就此宣告結束,就在1876年,莫內的第一任妻子染上了肺結核,在三年後的1879年過世,莫內也畫了那件「病床上的卡蜜兒」(讓我想起去年夏末,我奶奶過世時的情境。),作為藝術家本人對卡蜜兒的一種思念。

'The Pyramids at Port-Coton' by Claude Monet, 1886, Pushkin Museum.jpg

在那之後,莫內的藝術人生,進入了冰雪時期,畫作風景幾乎都是跟寒冷的冬天脫不了關係,一直到1882年,莫內的海景作品之後,才結束了莫內藝術人生的冰雪時期,而他也開始跟一名叫愛麗絲的女子交往,後來愛麗絲也成為了莫內的第二任太太。

而莫內的藝術人生,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嶄新的階段,同時也是他藝術人生後期經常出現的作品-睡蓮以及吉維尼花園,還有吉維尼的景色系列,而導領的女生也帶著我們,來到了吉維尼一代,親身體會莫內藝術人生第二高峰期的福地。

在吉維尼的莫內,可以說是系列作品多產的一個階段,包括了「乾草堆」系列、「盧昂大教堂」系列、甚至是「吉維尼的水景與樹木」系列,幾乎都是這個時期完成的作品,此時巴黎藝壇正好是印象派完成階段任務,交棒給新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的關鍵階段,莫內也與很多的印象派畫家一樣,自成一派,尋找自己的新天地去。

1890年的莫內,搬進了吉維尼花園之後,藝術人生晚期的歲月幾乎都在吉維尼度過,鮮少與外界接觸,中間除了1900年代中期,到英國倫敦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尋找水景創作靈感外,基本上莫內的藝術人生,多少都跟吉維尼的日本橋與睡蓮,還有吉維尼的花草樹木脫不了關係。

Monet - Monets Garten in Giverny.jpg

只不過,命運的考驗在這個時候,再次降臨到了莫內身上。

先是1899年,希斯萊過世,隨後1903年畢沙羅的過世、加上1917年竇加過世,以及1919年雷諾瓦的過世,加上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愛麗絲以及兩個兒子接連過世,讓飽受失明之苦的莫內,再次感受到死亡的考驗,同一時間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除了超英漫改電影「神力女超人」外,還有一部是「1917」,電影預計2020春季台灣上映。),也讓莫內的吉維尼花園作品在用色上,出現了不同於前期的狀況。

戰爭死亡交錯時期的莫內作品,少了多采多姿的顏色,多了陰暗的色調以及抽象的構圖,似乎也是述說著莫內對戰爭與死亡的恐懼以及不安,當整個法國與歐洲壟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毒氣與戰火中(片中也用了當時戰爭的片段。)的時候,莫內的吉維尼花園作品,意外成為了藝術家反映當時內心的心情寫照。而莫內的這些抽象主義作品,也深深影響了二次大戰後的抽象藝術家,一位是帕洛克(他的故事有拍成「帕洛克與他的情人」。)、另外一位是馬則威爾(這位藝術家也是我最喜歡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WLA lacma Monet Nympheas.jpg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莫內也正在進行藝術人生最後的巨作-橘園美術館的「睡蓮」壁畫,當時在動過白內障手術之後,恢復視力的莫內,將自己身邊的家人與好友離去的悲傷,轉化成為藝術人生的正能量,最終完成了橘園美術館那件鎮館之寶-「睡蓮壁畫」。

而莫內的藝術人生,也隨著這幅壁畫的完成,畫下了美麗的句點,1926年,莫內去世,莫內的去世也宣告了印象派世代的真正終結。

Claude Monet - The Water Lilies - Green Reflections - Google Art Project.jpg

紀錄片最後也安排了在橘園美術館拍攝的莫內與抽象藝術展覽,凸顯出莫內與抽象藝術的影響力,紀錄片的尾聲,是以吉維尼的花園與導領的女生在水中的鏡頭做收尾,有始有終的述說了莫內與他的時代。

看完了「莫內:睡蓮的水光魔法」之後,對我這個藝術愛好者而言,不只是看紀錄片而已,同時也是體會了莫內筆下永遠離不開水的藝術人生,並且重新喚起了我當年看BBC迷你影集「莫內和他的好朋友們」的那份感動。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