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派進入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從1910年代畢卡索與布拉克兩位立體派繪畫的宗師,開創看不懂的分析是立體派開始的,在這之後,各式各樣的立體派繪畫有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包括了布拉克的拼貼立體派繪畫、勒澤的機械立體派繪畫、庫普卡結合音樂旋律的抽象主義繪畫等等。在這些百家爭鳴的立體派繪畫代表人物中,以創造出結合立體派構圖革命、未來主義強調速度之美與吸收馬諦斯華麗色彩,創造出色彩和諧的奧菲主義繪畫大師德洛內最受矚目。

德洛內的藝術人生,就和他的奧菲主義繪畫一樣,在保留立體派繪畫的優雅線條同時,也能掌握到色彩旋律的畫面和諧感。而且他與妻子索尼亞的一段浪漫愛情故事,更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紅色艾菲爾鐵塔」是德洛內完成於1911年的作品,畫的主題是德洛內的藝術人生中最常出現的巴黎地標-艾菲爾鐵塔,建立於1889年的艾菲爾鐵塔,當時本來是為了響應當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所興建(也在同一年,紅磨坊夜總會成立),結果不但讓這場世界博覽會成為了當年巴黎的歷史大事件,也讓艾菲爾鐵塔成為了巴黎的精神地標。

德洛內在這件作品中,將艾菲爾鐵塔與巴黎市的城市美好印象,透過立體派的構圖與馬諦斯的繽紛色彩,將巴黎的精神地標變成了「動」起來的巨大機器人,畫中的艾菲塔鐵塔,在色彩的大合唱之下,跳起踢踏舞蹈的優雅姿態,並且與城市美景合體,不禁讓人想起了未來主義畫家薄丘尼的曠世名作「深入屋中的街道」中的豐富想像力。

德洛內在這件作品中,結合了馬諦斯的野獸派燦爛色彩、畢卡索的立體派構圖革命等要素,讓這件作品在立體派的構圖革命精神中,卻有一種有如未來主義繪畫的速度與動力之美,其實不只德洛內,同時期的勒澤也創造出了機械主義的立體派繪畫,和德洛內一樣,將動力速度之美與色彩和諧構圖結合,創造出了構圖革命用色彩兼具的奧菲主義立體派繪畫。

「紅色艾菲爾鐵塔」對這位奧菲主義立體派繪畫德洛內來說,除了是奧菲主義的曠世名作外,也代表了立體派進入百家爭鳴、自成一派階段的分水嶺,也對德國甜美抒情青騎士畫派的馬爾克、麥克的藝術人生,還有回歸繪畫本質的後未來主義畫派產生了影響。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