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饒人,一眨眼外婆過世至今已經十一年,而外公明年就是離世剛好滿十年了.
每次過年前 清明節跟中元節的掃墓,當我跟著家人來到慈恩園的時候,看著慈恩園的這片山景,多少讓我再次回想起外婆出殯的這一天,大家抱著不捨的心情,護送外婆去慈恩園的記憶.也讓我再次回憶起當年外公出殯的時候,傷感但是告訴我們:即使再怎麼樣的不捨,到最後還是要學著放下.
當年外婆出殯這一天,經過慈恩園的風景,讓我想起了鄧國清的[大屯茫茫]這件作品.
[大屯茫茫]是鄧國清完成於1986年的水彩風景畫,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這是我最喜歡的鄧國清作品.
在[大屯茫茫]這件作品中,鄧國清透過水彩的技法,描繪出了那片有如塞尚筆下聖維克多山的景色,不同於塞尚的聖維克多山,透過立體派的手法,呈現出山的景色,而鄧國清則是透過水彩畫,描繪出了台北市北投區的大屯山,優美且具有詩意的一面,當我欣賞這片風景的時候,似乎也是喚醒我外婆出殯這一天的回憶.
我永遠都記得外婆出殯這一天,天氣是有如鄧國清[大屯茫茫]一樣晴朗的天氣,但是氣氛卻是傷感的,因為在這一天之後,不論你有再多的不捨,到最後還是要選擇放下,告訴自己路再怎麼崎嶇,仍然要堅持到底的決心,似乎就是因為外婆的過世,給了我指引我的下一站的明燈-研究所之路邁進.
至於外公出殯日的這一天,就是另外一片風景了,這片風景就是[觀音山]這件作品.
[觀音山]是廖德政完成於1985年的作品,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巧合的是,這件作品是在鄧國清的[大屯茫茫]完成前一年完成的,多少有一種不謀而合的題材相遇.
1970年代,廖德政夫妻兩人師法當年後印象派畫家,以艾克斯的聖維克多山作為藝術人生的終身歸宿的精神,在觀音山上買了一塊地,做為種植果園的用途,而觀音山的美麗風景,自然而然也成為了廖德政藝術人生藝術人生的靈感泉源,就跟塞尚的聖維克多山一樣.
在[觀音山]這件作品中,廖德政透過有如印象派的筆觸,把觀音山的夏季景色給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感到一種身心舒暢的感覺,在綠色的色調中,讓觀音山的大自然美景,更像是夏天的感覺,也讓我喚起了外公出殯這一天的記憶.
我永遠記得這一天,雖然季節還是冬天,但是天氣相當的好,我們一家人就抱著平靜的心情,迎接外公出殯的這一天,這次的流程比大家預期的還要快,我記得車子到慈恩園山上的時候,山上的風景跟廖德政的作品一樣,都是翠綠的,多少帶給人一種安慰的感覺,等外公的骨灰罈安置完成之後,我們看著外公外婆的塔位,大部分的人都哭了出來,我雖然很想哭,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卻哭不出來,似乎內心也有一種不捨吧.
離開慈恩園的時候,望著這片山景,彷佛是在告訴我:不論你有多麼不捨,到了最後還是得放下.這句話似乎是歷經了外婆外公過世的我而言,最深刻的一堂生命教育課吧!
在外婆過世十一年,外公離世即將剛好滿十周年的時候,藉由欣賞鄧國清的[大屯茫茫]以及廖德政的[觀音山]這兩件風景畫,多少也會喚起我內心,對外公外婆的思念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