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生的藝術生涯中總是會留下代表性質的藝術圖像,例如莫內的睡蓮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梵谷的向日葵 雷諾瓦的裸女 塞尚的蘋果 畢卡索的女人 達利的軟表 馬格利特的帶禮帽男人等等,不只是西洋藝術界,台灣的藝術界也是如此,黃土水有水牛 林玉山有老虎,而這次的這位藝術家李小鏡,則是他自己的藝術圖像-人面魚.

出生於1945年的李小鏡,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華人數位媒體藝術家,大學的時候就讀的是文化大學藝術學系,大學期間參與了攝影的社團,在攝影社團期間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攝影技術,這也未後來他追隨韓國數位媒體藝術大師白南準的腳步,成為一位華人世界舉世聞名的數位媒體藝術大師先埋下了伏筆.大學畢業後,先是在台灣的動畫電影公司擔任了攝影技術人員,後來到了美國進修多媒體藝術,並且在很多攝影工作室以及廣告公司擔任職務,進一步學習攝影技術,後來在1979年自己成立了工作室,並且展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2016夏天在北美館舉行的李小鏡回顧展,是繼去年的李明維回顧展之後,北美館再度以台灣旅外後現代的藝術家為主打的展覽,本展除了展出李小鏡一生的藝術創作外,同時也展出了他最近的作品-人面魚,這件藝術品最初的源頭是2003年開始製作的動畫藝術短片-演化過程,透過一個人面魚從魚類演化到兩生動物 爬行動物 猴子與人類的過程,述說了生命演化的歷程,這件作品目前是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後現代藝術典藏之一,而這也成為了他2016年正式成為自己藝術圖像的人面魚的源頭,非常特別的是,為了呈現藝術家創作人生中的主題-演化,特別把展覽入口設置在原來的出口,入口則是變成了出口,透過生物演化的過程,呈現出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從魚面人開始到人獸圖像系列 馬戲團系列 人像系列等等,都呈現出藝術家一生的創作主題-演化.

這件人面魚系列作品,是藝術家2016年的近作,作品的靈感是來自生物滅絕的全球性議題,透過人面魚的訊息,呈現出生物演化的過程,反省人類文明過度的開發對生態造成了傷害,人面魚的靈感主要是來自於活化石生物腔棘魚,將人性的臉孔與古代魚類結合在一起,透過3D列印雕塑 影像傳播的藝術創作手法,這件藝術品也參考了泥盆紀時代的魚類動物 魚石螈生物的設定,傳達出一種人類或許也是由魚類與兩棲動物演化的可行性質,藝術家將演化的題材作為基礎,再透過化石展示 還原模型 虛擬影像技術呈現出生物演化的不朽傳奇,並且告訴人們當文明在發展的時候,可能付出的代價或許是滅絕效應的全面加速!

李小鏡的人面魚故事,告訴我們的不只是生物的演化,更是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警告:滅絕.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