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日本電影界,出現了一頭讓大家無法忘記的怪獸,他就是「哥吉拉」。這隻誕生在太平洋海域,以破壞核能電廠漢大鬧日本為業的怪獸,在接下來的60年間成為了怪獸電影的代名詞。

除了日本版本的電影(歌吉拉一共拍了26部)外,好萊塢也拍過一次的「哥吉拉」,時間是在1998年的夏天,當時受到恐龍電影大賣的刺激,電影公司打算把哥吉拉拍成動物災難片,可惜卻打錯了如意算盤,結果雖然電影大賣,但是也飽受了批評。在16年後的2014年夏天,也就是哥吉拉60歲生日的時候,全新的「哥吉拉」將會帶給影迷很多無限的驚喜,也將符合日本版本的原汁原味。

「哥吉拉」的開場十分特別,先透過檔案和一些核能武器試爆的照片和影片,讓大家瞭解哥吉拉出現的始末。隨後故事來到1999年,那時候是菲律賓發生了不明原因的意外,官方說法是地震,但是科學家去調查後發現,這不是地震,而是某種怪獸復活的跡象。隨後鏡頭轉到日本,主角一家人那個時候在日本的一座核能電廠任職,然而某一天卻發生了意外,主角的母親不幸喪生,這件事情也為主角後來的「生死一瞬間的內心表達」先埋下了伏筆。

15年後,主角在戰場上擔任拆除炸彈的人道主義任務,並且和擔任護士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過著平靜的日子。然而一通電話卻成為了改變這一切的預兆,原來主角的父親因為誤闖禁區,而被日本警方拘留。當主角與父親重逢的時候,發現了當年意外的真相:它們藏了某種怪獸!這段劇情也遇到了接下來出現怪獸的伏筆。當主角一行人遇見怪獸的時候,電影劇情也進入了主線,片中核能電廠劫後餘生的場景讓人想起了導演的處女作「異獸禁區」,神秘的劇情發展讓人坐立難安。

本片的成功除了怪獸和場景外,配樂也是非常精彩的地方,本片的配樂是由亞歷山大戴斯拉培寫的,片中大量使用了日本是的風格,讓電影有置身在異國的感覺。而片中的重點場景,除了菲律賓的礦災現場外,核電廠的意外、怪獸出現、賭城的另外一隻怪獸以及最後的舊金山大戰也拍的非常寫實,讓人有身歷其境的體會。片中出場的新怪獸—muto可是比主角怪獸的哥吉拉更搶戲。導演將兩隻muto安排的時間點非常的巧妙,就連怪獸也有雌雄之分,巧妙將核能與人類世界的恐懼結合起來,非常逼真。電影muto的造型,參考了「摩斯拉」、「拉頓」、「科洛佛檔案」中的怪獸造型設計。

雖然電影是怪獸片,但是重點在人與怪獸的微妙發展卻是整部電影最金彩的地方,不管是大自然的守護神、破壞神和戰士三種身份的哥吉拉,還是代表了核能過度發展下的產物muto,象徵了現金核能發展對大自然造成的傷害。人類角色更是非常的有趁托性,集結了亞倫強森、布萊恩克蘭斯頓、渡邊憲、莎麗霍金斯等人,成功表達了電影一再強調的怪獸與人類的微妙關係這個主題。電影結尾設計也很棒,沒有太多的對白描述,以哥吉拉莊嚴優雅的姿態回到大海,警告我們如果不記取教訓,大自然反撲的怪獸會以不一樣的姿態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看著哥吉拉與怪獸大戰中的戰鬥姿態以及經典的嘴炮射線,新版「哥吉拉」在震撼的同時,也喚起了我們對於當代人類文明與大自然微妙關係的反省!

評分:

故事:7

角色:9

創意:7

技術面:10

教育意義:7

整體:8.0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