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北市萬華區的剝皮寮歷史文化園區,自2010年拜電影[艋舺]大賣之賜,讓大家開始關注起這個地區的文化記憶,昨天下午去萬華除了是我自己的博物館與文化資產的自修課程外,還有一個意義是:也是我的創傷與博物館自修課程,原因在於我去看了一個很特殊的展覽,名叫[慰安婦,招募]特展.

1991年,一位韓國籍的二戰慰安婦受害者透過國際記者會,向世人控訴日軍迫害人權的暴行,從這個時候開始,[慰安婦]從一個二次大戰時代的禁忌名詞,變成了歷史要共同記取的教訓議題,拜當年這個中外媒體記者會的機會,世界各國的學者與歷史工作者也開始對這場慘絕人寰的人權迫害記事,展開了一系列有系統的研究工作,包括跟這場歷史事件有關的書籍 論文 學術研討會 新聞專題報導與電視紀錄片有如雨後春筍而出.同時一連串與慰安婦有關的訴訟行動也開始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荼的展開,目的是在於希望讓全世界各地可以記取這個歷史教訓,不要讓他再一次發生在我們的身邊.2013年冬天,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與文化部 剝皮寮歷史文化園區合作,推出[慰安婦,招募]的特展,希望藉此喚起世人對此一人權迫害下的二次大戰歷史慘案的關切,同時也是台灣首度以慰安婦為主題的歷史性特展.

[慰安婦,招募]特展以韓國籍藝術家李昌真為有助於呼籲世界各國對慰安婦此一歷史慘案的關切與關懷人權,尊重性別的普世價值所設計的一系列普普藝術作品,包括了海報廣告看板 數位印刷藝術作品與多媒體媒材影像,透過這些普普藝術的表現,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慰安婦的歷史悲歌,同時也是代表了這場二次大戰中對人權迫害的見證.筆者認為本展覽除了透過藝術手法呈現出這段我們不應該遺忘的這場二次大戰期間的人權迫害歷史見證外,同時本展覽不刻意去描述日本人為什麼至今不願意面對歷史的錯誤,原因在於刻意呈現這段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國與國之間的爭議,模糊了展覽的焦點.

走進展覽會場,筆者看到的是一張巨型的海報,是一位慰安婦婦女的半身像,這件作品的慰安婦是誰?創作者不刻意去說明身分與國籍,認為過度去注意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在這個半身像與其他一系列慰安婦為主題的半身肖像普普藝術創作中,這些慰安婦是誰不重要,重點在於透過他們無助的眼神與向世人發出的吶喊,期盼世人喚起對它們的關切與尊重人權的思維,就跟米羅1937年為關切西班牙飽受戰火摧殘所創作的[救救西班牙!]海報一樣,人物是誰不重要,在於人們是否可以關切到戰爭暴行的受害者.展場中另外兩個重點部分,多媒體影像裝置與慰安所的重現,多媒體影像裝置的部分,和海報藝術一樣,不強調它們是誰?來自哪邊?反而聽到的是他們對戰爭的摧殘與迫害人權的憤怒與吶喊,以及戰爭後飽受世人質疑與害怕的眼光,看到這些影像的事後,筆者的心中也有一種聲音:你們既然知道戰爭對人權的迫害,你們也知道慰安婦也是人權迫害的歷史見證,你們為什麼當年的想法如此無知啊?這些影像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只有無盡的嘆息.慰安所呈現的部分,是一種很有歷史意義的博物館體驗式展示,透過陰暗的場景與不安的氣氛,讓觀眾在參觀之餘也可以思考思考這場慘絕人寰的歷史見證,慰安婦不只是一個戰爭受害者,同時也是人權迫害歷史的活生生見證.

南京大屠殺 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 慰安婦 盧安達屠殺 安妮日記筆下的戰爭苦難,這些都是百年來人類歷史中[人權迫害]下的見證,筆者願此一[慰安婦,招募]特展,能喚起世人對於人權與兩性平等普世價值的關懷,別讓這段不能被遺忘的歷史慘劇見證,以變奏曲的方式再次出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