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evard Montmartre di notte - Wikipedia

一年一度的兩廳院爵士夜又要到了,每年的兩廳院爵士夜,都是愛樂迷不容錯過的盛事,加上時間點接近七夕情人節的關係,所以氣氛特別的浪漫.

不過你知道嗎?百年前的西洋藝壇,就有一位藝術家,也描繪過有如七夕一樣的浪漫氣氛,可以跟梵谷的[星夜]相提並論!那位藝術家就是印象派的長輩級人物-畢沙羅,那件作品就是[入夜的蒙馬特林茵大道].

[入夜後的蒙馬特林茵大道]是畢沙羅完成於1897年的作品,目前收藏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是畢沙羅藝術人生晚期的作品,這件作品跟梵谷的[星夜]一樣,都是印象派筆下最美的夜景,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表現方式,梵谷的[星夜]走的是表現主義線條路線,而畢沙羅的這件作品,走的是初代的經典印象派的路線,也就是莫內的潑墨式風景畫風格.

在1880年代中期,畢沙羅曾經追隨過秀拉 西涅克這些[點描派]過來人的啟發,畢沙羅藝術人生的作品,有一段時間是走點描派的路線,但是在秀拉過世(1891年)後,為了表達對秀拉的尊重,畢沙羅才又走回莫內 雷諾瓦這類印象派的老路線,而這件[入夜後的蒙馬特大道]就是畢沙羅完成於這個時期的作品,這樣的風格,也一直持續到畢沙羅去世為止.

畢沙羅[入夜後的蒙馬特林茵大道]這件作品,沿用了莫內的潑墨風格,把蒙塔特林茵大道入夜後的熱鬧氣氛,描繪的栩栩如生,有別於梵谷筆下有如版畫風格的阿羅夜景,以及羅特列克筆下的蒙馬特歌舞廳日常,畢沙羅則是單純畫林茵大道的景色,車水馬龍的人潮,顯示出了進入十九世紀以後,巴黎以及歐洲各大主要城市的夜生活,作品中的燈火通明 路燈跟汽車,也是工業革命後都會生活的寫照.

是實上夜生活的概念,早在中國宋朝的夜市文化,就已經有基礎,後來隨著工業革命,讓歐洲各大城市開始陸續有了夜生活,除了巴黎外,還有倫敦也有了夜生活,後來也陸續影響到了歐洲各大城市,還有美國的紐約 洛杉磯以及日本東京,最後連上海也開始有了夜生活文化!這樣的景色就跟現今台北市最夯的夜生活,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看著這件畢沙羅的作品,我也想起了當時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在台北探索館欣賞關於夜生活的影片的回憶,記得在這段影片中,無論是北捷的人潮,還是大安森林公園 中正紀念堂的入夜後做操,音樂會與生態,還有士林夜市 饒河街夜市的小吃,東區商圈 西門町 信義商圈入夜後的人潮,透過美麗華摩天輪與101大樓欣賞夜景,北美館與故宮的夜間時段,還有貓空與陽明山上品嘗夜色,當然,少不了的還是跨年晚會以及耶誕節活動,仿佛在看旅遊生活頻道的節目一樣!讓我看過後,有一種置身在某部好萊塢電影裏頭,在入夜的台北展開刺激大冒險的衝動.

百年前的畢沙羅,用畫筆描繪夜生活,百年後的世界,透過鏡頭與文筆,描述出夜生活的浪漫想像,相信各位在聽今年的爵士音樂節的時候,是否可以想起百年前畢沙羅為紀錄城市風采所作的一切呢?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