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 11 個人、伏見稻荷大社和文字的圖像

過往去大稻埕,我都只認識年貨大街 大稻埕變裝祭活動,但是星期天,7月2日的許久不見迪化街,卻讓我有了新的體驗.

其實本來我計畫好星期五的時候,要去城隍廟祭活動了,可惜因為下雨因素,只好延後到禮拜天去另外一場活動,果然事實證明,選禮拜天那一場是正確的!不但天氣好,加上七月份開始大稻埕有夏日祭活動的關係,人潮也很熱鬧,我也第一次體會到了廟會的熱鬧氣氛,這也是我過去去過龍山寺 行天宮沒有體會過的呢!

抵達現場的時候,我看到現場的人潮,已經很熱鬧了,仿佛我喜歡的郭雪湖藝術人生經典之作-[南街殷賑]一樣.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這一年正好是搞得歐美人心惶惶的經濟大恐慌(1929年)之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告別美好的1920年代,進入動盪不安的1930年代的這一年。因為除了霧社事件外,在1930年,台灣的美術歷史出現了三件曠世名作,分別是雕塑家黃土水用盡生命完成的天鵝之歌「水牛群像」、膠彩畫大師郭雪湖描繪古早台北的代表作「南街陰賑」以及林玉山藝術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蓮池]。

「南街陰賑」這件作品完成於1930年,畫中的大稻埕街景是藝術家郭雪湖兒少時期的回憶,不管是每到中元節,城隍廟的廟會活動、還是迪化街上車水馬龍的人潮、甚至是街上人們五顏六色的穿著,以及各式各樣的商店,都讓人忍不住想起每逢農曆新年期間,大稻埕年貨大街或者是世貿年貨大展上,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的景象。畫作的構圖走的是東洋風情的日本畫路線,主要原因是日治時代的台灣,大量的日本畫技術來到了台灣的美術世界,對一些台灣的東洋畫派畫家諸如郭雪湖 陳進與林玉山產生了啟發。除了日本畫的構圖外,用色上也採用了鮮豔的色彩,其實這樣的色彩不但是膠彩畫的特徵,同時也有日本繪畫中浮世繪的味道,而浮世繪的風格早在19世紀的時候,先後被法國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與高更的畫作所採用,而法國的那比畫派後來有一些作品也採用了日本浮世繪繪畫的色彩設計。

畫中的大稻埕景色,也是1920年代世界各地美好年代的一部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國從戰爭的廢墟中逐漸重建,包括了越蓋越高的摩天大樓、越來越前衛的建築物、色彩越鮮豔的時尚服裝、汽車與電車的普及化、還有越來越奢華的時尚派對等等,這些都是1920年代美好的一部份。然而好景不常,發生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海嘯,結束了1920年代的美好。郭雪湖這件作品完成的時間點,正好是1929世界經濟大海嘯的第二年(1930年),也就是霧社事件發生的同一年,所以這也是藝術家郭雪湖在呈現1930年代的大稻埕的同時,內心中也描繪出了自己對於1920這個美好年代的懷念吧!

當我在體會沉浸於郭雪湖筆下[南街殷賑]的廟會氣氛的時候,發生了一段插曲.

這一切,要從我去霞海城隍廟拜拜說起.

那個時候,或許是因為我第一次在廟會的現場拜拜,心情太興奮了,忘記了拜拜的禮儀,結果就是我被一位老伯伯叮嚀-

[這位先生,你拜拜的時候要把金紙放在供桌上喔!]

起先,我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後來這位老先生說明後,我才弄清楚,原來這是拜拜的禮儀呀!還好我後來趕緊把金紙放在供桌上,才化解了這個尷尬的場面,不過這樣的行為,讓我感到尷尬不已,想起了年初我去龍山寺拜拜的時候,發生過的尷尬事件,弄得我還要重新去一次,才把這件事情做好.

雖然發生了這段插曲,但是這天廟會的氣氛,還是讓我想起了四年前,我去松山媽祖廟看廟會的回憶.

我記得這一天,看著大抬轎的祭典,來到封路的時候,這個活動也進入了高潮.看著抬轎的表演者,抬著轎子么喝的進行式的時候,氣氛來到了最後的最高點!這次我把握了機會,第一時間找到了最佳的拍攝地點,拍到了大抬轎的遊行氣氛.看著大抬轎的遊行氣氛,我的耳邊也想起了兩首歌曲的旋律,一首是我喜愛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的[等不及要成為獅子王],另外一首飾戴愛玲的台語歌[歹姊妹仔],兩首不同風格的流行歌曲,將這晚的大抬轎祭典帶到了最高潮,也為整場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第一次去霞海城隍廟會,雖然很尷尬,但是我相信在經過這個尷尬的事情之後,下次就會記住拜拜的時候,金紙要擺在供桌上,才不會鬧笑話!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