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開始,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動一系列的[街市美術館]系列活動,主要透過館藏跟台北市美景有關的藝術品,可以跟台北市各個行政區的文教景點合作,讓藝術推廣教育以及名畫鑑賞,走出美術館,讓地方民眾可以體會到藝術與生活的微妙結合.

在去年底到今年初,以中正區為主題的作品,[北門]以及[新公園]之後,今年2020年,北美館選擇以大同區,作為[街市美術館]的第二站,除了迎接台北設市100年外,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提前迎接2021年,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而當年新文化運動(1921年)以及台北市邁向現代化城市的那一年,也就是1920年的百年紀念,透過館內館藏的跟大同區有關的藝術作品,諸如郭雪湖的[南街殷賑],許武勇的[迪化街]以及楊三郎的[台北舊街]等藝術作品,並透過地方長者的創意,呈現出大同區的歷史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事物.

這次選擇的代表性藝術品,是倪蔣懷的[台北李春生紀念館],這件作品完成於1929年,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李春生紀念館]是倪蔣懷完成於1929年的作品,是倪蔣懷藝術人生中,描繪古早街景風光的經典作品之一(另外一件是[汐止舊街],一樣都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畫中的李春生紀念館,其實就是李春生紀念教堂,1838年出生,1924年過世的李春生,除了是一位茶商外,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倪蔣懷畫這件作品的時候,李春生離開人世已經五年的時間了,這件作品除了是對李春生的一種敬意外,同時也是藝術家描繪出1920年代,大同區城市景色的歷史紀錄.

倪蔣懷在這件作品中,延續了印象派的構圖,以清新的色調,平靜的氣氛,描繪出1920年代的大稻埕李春生紀念館,平靜的模樣,畫作中的水渠道,有一點類似印象派風景畫家希斯萊的影子,如果說十九世紀的希斯萊,是描繪出印象派優美風景的人的話,那麼二十世紀早期的倪蔣懷,想必就是延續希斯萊那種印象派風景的畫家了,水渠道的水流氣氛,白雲與風的平靜,懷舊風情的建築物,象徵了在面對1920年代即將結束,進入1930年代的關鍵時刻,依然平靜的景致,此外畫面中間的雷諾瓦風格母子撐傘,一起散步的景致,多少也是被視為一種印象派的致意.

而倪蔣懷創作[台北李春生紀念館]的時間點,多少有一種戲劇性.

在倪蔣懷完成這件作品之後,也就是1929年,倪蔣懷把這件作品送去參加第三回台展,結果入選了!然而這個時候,1929年的秋天發生了世界經濟大恐慌,長達三年的經濟大恐慌不但在世界各地造成了社會秩序的失控,結束了大家對於1920年代的美好想像,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不安的種子,而倪蔣懷完成這件作品後的第二年,郭雪湖畫出了大同區迪化街美好年代的作品[南街殷賑],多少也為這個象徵一戰後[美好年代]的1920年代,留下了歷史的紀錄.後來台灣藝術家筆下的迪化街,因為年代不同的關係,在創作上也有所不一樣.

例如楊三郎完成於1954年的[台北舊街],描繪的是二次大戰之後,光復初期迪化街面對感嘆美麗不再的傷感.許武勇完成於1968年的[迪化街]主題是呈現出從農業社會脫胎換骨到紡織產業的過程中,面對的甜蜜與苦澀,這件作品也記錄了迪化街在見證台灣產業從農業到紡織業,甚至是重工業時期的經濟變化旋律.而陳榮和完成於1974年的[迪化街],象徵了迪化街在面對西門町,以及東區商圈的崛起之下,加上石油危機接踵而來的產業蛻變,即將迎來歷史轉類點的苦澀,也是藝術家希望可以在迪化街走入歷史的時候,所做的歷史追憶.而1983年陳榮和的另外一件作品[第九水門畫室]畫的不只是迪化街,同時也是藝術家對經濟發展,都市蛻變以及文化保存的議題上,所產生的某種憂慮,幸好藝術家的憂慮沒有成真,最後在1995年,終於拍板了迪化街的保存範圍,免於被拆除的命運.如今的迪化街,除了是每年年貨大街的舉辦地點外,同時也是不少文史藝術愛好者,研究1920年代台北市的活教材.

一樣都是迪化街,然而不同的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不但畫出了不同風格的迪化街,也為他歷經的年代,留下了歷史的見證.相信你在體會完[街市美術館,大同篇]之後,你一定會拿起畫筆,記錄下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城市印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