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大稻埕有一個很特別的活動-[1930摩登大稻埕],這個活動以1930年代的大稻埕為舞台,設計一系列藝文表演 闖關遊戲與手作體會活動,讓大家不分男女老少,體會1930年代大稻埕的美好年代,這樣的氣氛也跟我最喜歡的一件郭雪湖作品[南街陰賑]有某種微妙的關係呢!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這一年正好是搞得歐美人心惶惶的經濟大恐慌(1929年)之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告別美好的1920年代,進入動盪不安的1930年代的這一年。

然而1930年對台灣的美術歷史來說,是歷史留名的這一年。因為除了霧社事件外,在1930年,台灣的美術歷史出現了三件曠世名作,分別是雕塑家黃土水用盡生命完成的天鵝之歌「水牛群像」(目前裝置在台北中山堂)、膠彩畫大師郭雪湖描繪古早台北的代表作「南街陰賑」(現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林玉山藝術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蓮池」(現收藏在國立台灣美術館)。

這次要向各位介紹的,是台灣第一位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完成於1930年代的「大稻埕」,這件作品不但入圍了當時的總督府美術博覽會,而且也是郭雪湖成為台灣美術巨匠的代表作,在1998年由台北市立美術館購得,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是北美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1908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2012年在美國過世的郭雪湖,是台灣日治時期的前輩畫家之一,同時也是台灣最具知名度的膠彩畫的大師。(另外二位分別是陳進與林玉山)和大多數的台灣藝術家一樣,郭雪湖在年少時期對繪畫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並且曾經短期拜師過。1928年以一幅「圓山風景」參加總督府的美術博覽會,不但讓他一夕成名,而且跟郭雪湖同台的畫家也是後來台灣另外一位有名的膠彩畫大師-林玉山。

 

「南街陰賑」這件作品完成於1930年,畫中的大稻埕街景是藝術家郭雪湖兒少時期的回憶,不管是每到中元節,城隍廟的廟會活動、還是迪化街上車水馬龍的人潮、甚至是街上人們五顏六色的穿著,以及各式各樣的商店,都讓人忍不住想起每逢農曆新年期間,大稻埕年貨大街或者是世貿年貨大展上,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的景象。

這件作品跟台灣一些日治時期的西畫家,諸如楊三郎 李石樵 郭柏川以及陳澄波的作品,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於畫作的構圖走的是東洋風情的日本畫路線,主要原因是日治時代的台灣,大量的日本畫技術來到了台灣的美術世界,對一些台灣的東洋畫派畫家諸如郭雪湖 陳進與林玉山產生了啟發。除了日本畫的構圖外,用色上也採用了鮮豔的色彩,其實這樣的色彩不但是膠彩畫的特徵,同時也有日本繪畫中浮世繪的味道,而浮世繪的風格早在19世紀的時候,先後被法國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與高更的畫作所採用,而法國的那比畫派後來有一些作品也採用了日本浮世繪繪畫的色彩設計。

畫中的大稻埕景色,也是1920年代世界各地美好年代的一部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國從戰爭的廢墟中逐漸重建,包括了越蓋越高的摩天大樓、越來越前衛的建築物、色彩越鮮豔的時尚服裝、汽車與電車的普及化、還有越來越奢華的時尚派對等等,這些都是1920年代美好的一部份。然而好景不常,發生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海嘯,結束了1920年代的美好。郭雪湖這件作品完成的時間點,正好是1929世界經濟大海嘯的第二年(1930年),也就是霧社事件發生的同一年,所以這也是藝術家郭雪湖在呈現1930年代的大稻埕的同時,內心中也描繪出了自己對於1920這個美好年代的懷念吧!

在郭雪湖完成這件作品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另外一件作品[新霽]也跟[圓山附近]一樣都是描繪老台北的自然風光,結果也是一樣大受歡迎,同時也開啟了郭雪湖藝術人生第一高峰期的[台展常勝軍神話].

日治時代的很多台灣美術作品,不只是反映藝術家的藝術人生風格,同時也是給這個美好年代的自然風景 歷史人文留下見證的證明。在欣賞完郭雪湖的「大稻埕」這件作品後,你是否有一種要去體會郭雪湖筆下大稻埕老街的衝動呢?不如趁著這個周末[1930摩登大稻埕]活動的大好機會,來體會一下郭雪湖筆下[南街陰賑]的氣氛吧!

哦對了,順便透露一下,明年郭雪湖的作品要在南美館展出,我腦海裡似乎已經想像大堂哥法國大師看到這些作品時的心動氣氛囉.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