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 廟口」的圖片搜尋結果

回想起我兩次在新藝術博覽會上,看到大堂哥法國大師朋友的作品的時候,吸引我的不只是大師本人,同時也是大師筆下色彩鮮艷的畫作,如果說大師的作品在西洋美術的部分,很類似莫內與梵谷的印象派的話,那麼在台灣美術的部分,大概就是楊三郎與陳澄波囉!

楊三郎和陳澄波的藝術人生,一樣都是油畫技術,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楊三郎的油畫技術是使用有如我大堂哥大師朋友風格的構圖技巧,差異點是在於大師用的是甜點系色彩,而楊三郎使用的是有如野獸派的色彩配上雷諾瓦的風格。而陳澄波則是偏向於類似巴黎派尤特利羅、以及印象派梵谷風格的構圖。

「廟口」完成於1936年,是陳澄波回到故鄉嘉義後的作品之一,從1933年結束上海教職後回到故鄉嘉義市,到1947年死於二二八事件以前,陳澄波完成了不少跟嘉義有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描繪嘉義的景色,包括了「嘉義中央噴水池」、「嘉義街中心」、「嘉義街景」、「嘉義公園」、「阿里山之春」等作品。

在「廟口」這件作品中,陳澄波沿用了自己一貫的油畫技術,把故鄉嘉義市一間廟宇的廟口,描繪的有聲有色,不管是廟宇的建築風格、還是廟宇屋頂上的龍雕塑、龍柱、正殿大門等等,都可以看得出陳澄波對故鄉嘉義市的思戀,陳澄波描繪的這一系列作品,不只是他對嘉義市的記憶,同時也是他寫給嘉義市的情書、更是後代文史工作者研究日據時代嘉義市人文風情的教材。

當我在欣賞「廟口」這件作品的時候,我也回想起了我之前去台北市一些廟宇的記憶,包括了萬華艋舺龍山寺、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說「落鼻祖師」中的萬華祖師廟、中山區的行天宮、松山區的慈祐宮等地方,每一間廟宇都有不同的信仰特色,參觀過程中我不但體會到了台北市的廟宇之美,同時也對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以及廟宇藝術造型、甚至是古蹟文物等等,多了一些敬意。

看著陳澄波的「廟口」這件作品,我自己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大堂哥的法國大師朋友打算畫台灣廟宇為主題的作品的話,會不會用她的甜美色彩來詮釋,就跟電視影集「通靈少女」行銷台灣廟宇一樣?看來只有大師才知道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