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期的奧地利維也納,有一群為當地的藝術投入改革的熱血前衛派青年,正在醞釀一個足以改變維也納藝術界的運動,他們的訴求跟後來1909年義大利的未來主義一樣:我們奧地利的藝術被傳統束縛太久了,要有所突破!就在這樣的宣示之下,維也納分離派就此誕生了,這個畫派的藝術家包括了克林姆、席勒以及後來從表現主義跳槽到分離畫派的柯克西卡。

克林姆完成於1908年的曠世名作-吻(The Kiss),是維也納分離畫派進入全盛時期的代表作。畫的主題是一對熱戀中的男女,它們在迷幻的土黃色裝飾背景中獻上一個代表初戀的愛之吻,畫中男女的穿著充滿了黃色色系裝飾色彩,也不失性感的一面,男女穿的服裝在當時的保守社會裡是不被允許接受的,但是分離派的畫風卻是強調要在保守的氣氛中,勇於突破、畫出屬於二十世紀維也納的不為人之一面。原因是1897年克林姆委託維也納大學創作的壁畫,被保守的大學學院教師與職員們認為「太色情了!這根本就是對我們維也納藝術的恥辱!」、「簡直跟印象派馬奈的瘋狂思想一樣把性當藝術嘛!」。

飽受這些評論困擾的克林姆,決定自創畫派,追隨十九世紀中期法國印象派藝術家馬奈的腳步,與席勒跟柯克西卡創立維也納分離派,要讓維也納的藝術從傳統中走出來。在這些分離派藝術家的畫作中,他們也畫出了二十世紀人類潛意識的內容,克林姆畫的是男女的愛情感官世界、席勒畫的是肉體與慾望的快感、而柯克西卡畫的則是人間世界的悲情。

在畫作的左下方有一個四邊形的圖案,圖案畫的是一朵又一朵的花,構成了一片美麗的花園。此外畫作中間下方的金黃色藤蔓圖案,似乎是從這對男女的服裝下方長出來的,象徵的則是男女愛火的濃烈,古代的人們認為,花朵的內部象徵了人類男女發生生育行為時,一個小生命也悄悄誕生了。

雖然克林姆在這幅畫中沒有刻意說明男女是否有生育行為,但是透過這對男女的熱戀之吻,克林姆也對當時歐洲保守社會裡不被允許接受的愛情大膽提出了慾望性、象徵性以及合理化的看法。畫中的黃色在接下來這幾年(克林姆去世於1918年)經常出現在他的畫作裡,包括了「持扇子的女子」、「亞當與夏娃」等,黃色也是梵谷在阿羅時期最常用的顏色,透過黃色,克林姆將人性原始與溫暖的一面呈現的光明,也為這個屬於前衛的二十世紀初期現代藝術發出了一聲救贖的吶喊。

克林姆的畫作,也許在當時的主流社會充滿了爭議性,但是今天他已經與席勒、柯克西卡並列為維也納分離派的大師,他的畫作也成為改變二十世紀奧地利藝術史的里程碑。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