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Cassatt | In the Omnibus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近日來的讓座之亂,搞得社會幾乎都是可以弄成國高中生辯論比賽一樣,有支持也有反對.

然而當我們在爭論這一切的時候,似乎忘記了在百年前的西洋藝術史上,有一位藝術家透過藝術的創作,告訴我們讓座的可貴,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位藝術家是從美國來到法國巴黎,追逐藝術人生夢的女藝術家,她叫卡莎特.

卡莎特的這件作品,叫[電車上],是藝術家完成於1890~91年的版畫作品,目前收藏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

[電車上]這件作品,描繪的場景是一輛從巴黎開往郊區的電車上,一對母子以及一名老婦人,在車上幸福洋溢的模樣.卡莎特藉由日本版畫的手法,將19世紀末期巴黎交通的日常景象,給呈現出來,畢竟在十九世紀,日本浮世繪版畫傳到歐洲藝壇,整個歐洲藝術界掀起一波哈日旋風,包括莫內 竇加 卡莎特 惠斯勒這樣的印象派畫家,以及後印象派的梵谷與羅特列克,都是這波哈日旋風的受惠者,讓藝術家多了一些呈現出特色化的都會生活以及大自然景觀的靈感,後來台灣的膠彩畫大師郭雪湖,也都是授旗啟發,就連好萊塢這幾年來掀起的日本動漫旋風,據說也是緣於此呢!

而[電車上]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透過列車欣賞車窗風景,這其實在鐵路已經逐漸風行的歐洲國家,幾乎都是常見的景色,尤其是台灣早期的鐵路,當時因為清嶺時代後期 日治時期的鐵路基礎,加上光復後十大建設,讓台灣的鐵路迎來了一段時間的黃金年代,尤其是每到周末假日,還有連續假期,搭火車去外縣市郊遊,幾乎是那個時候台灣社會的日常,尤其是北淡線,當時可以說是北台灣鐵路運輸中,最耀眼的一顆寶石,也是見證了台北市城市變遷的歷史見證,後來隨著1988年,台北捷運的興建,北淡線正式走入歷史,如今我們也只能透過照片 影像以及歷史建築,來麵懷這段美好.

然而更讓人感動的,就是這件作品的母女與老婦人了.

向來描繪母愛的印象派女畫家卡莎特,在[電車上]這件作品中,依然延續了描繪母愛的精神,描繪出了一名老婦人,她的女兒以及外甥女,在假日搭乘電車出遊的日常景象,畫中老婦人的女兒,可能是新手媽媽居多,從她抱著小嬰兒的形象,就可以看得出來,雖然現在這樣三代同堂的家庭,在都市化的社會,已經是稀有動物,但是卻能呈現出[把座位讓給需要的朋友]這個簡單的道理,須知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地下鐵瓜瓜落地之前,卡莎特這件[電車上]作品,就已經告訴你我讓座是一種禮儀的可貴了,可惜在當前大家幾乎都是自掃門前雪的社會,加上過往的思維沒有及時得到更正,結果就是造成了許多為了讓座的事件,令人感到遺憾!即便當局已經提出重新定義讓座的規則,但如果守舊的本質沒有改變,恐怕美意還是枉然.

相信在大家吵讓座之亂的時候,欣賞卡莎特這件[電車上]作品,除了可以緬懷昔日北淡線以及淡水新店線的美好外,也多少有一種反思讓座之亂的深思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