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rait of Émile Zola, 1868, Musée d'Orsay, Paris

1858年,印象派的竇加描繪出了揮別古典主義畫風的[貝雷里一家],這件作品有別於過往古典主義,大量使用黑色色系,而且配色風格也不走古典主義的寫實路線,被視為是現代藝術的肖像畫,即將從文藝復興以降的古典主義,迎向改變藝術史的印象派的前奏.

只不過,竇加可能沒有想到,在10年後的1868年,印象派的先知者馬奈,居然也畫出了同樣風格的肖像畫,而且風格居然如出一轍!

這件作品就是馬奈的[左拉肖像],目前收藏在巴黎的奧賽美術館,曾經在2001年的故宮[法國繪畫300年]展出過.

[左拉肖像]的描繪時間是1868年,那個時候正好就是馬奈努力要試著和保守的學院派沙龍,和解的關鍵時刻,畢竟馬奈在經歷[草地上的午餐]與[奧林比亞]的震撼教育後,發現自己如果要在主流藝術圈子繼續生存下去,[妥協]似乎已經是唯一的方法,於是在這之後的主題,捨棄了大膽的題材嘗試,改走保留古典主義的同時,也能兼顧印象派嘗試的路線,[左拉肖像]就是他這個時候的作品.

畫作的主角,是當時的作家左拉,左拉在自己的房間裡,一邊看著自己的書,一邊寫作的模樣,左拉除了是作家外,也是印象派最重要的贊助者,當時左拉最有名的著作[娜娜]就是他根據馬奈的[奧林比亞]為藍本完成的作品,這樣的安排可以從畫作中隱藏的兩顆彩蛋-[奧林比亞]以及另外一件疑似是古典主義的女神作品,看的出來.

這樣精心安排的彩蛋,或許也是因為馬奈感恩自己1865年[奧林比亞]在官方沙龍展上慘遭開汽水後,原本陷入了低潮期,但幸好在左拉的慧眼識英雄之下,成為了他小說的慕斯女神,也為後來印象派藝術家,自己舉辦的無名氏協會展覽,打下了基石.

畫作另外一個經驗的彩蛋,就是日本藝術品了!

須知,在日本動漫征服歐美亞洲的百年前,也就是十九世紀,日本在明治維新的運動之下,國力開始日益強盛起來,也因此讓日本當時的軟實力,諸如浮世繪版畫 日本畫作 傳統工藝 服裝 文學作品等等,飄洋過海來到了歐美,也深深影響了歐美的藝術文化,身為歐洲文化的火車頭法國,自然而然不能例外,這些鮮豔的日本藝術作品,間接催化了印象派的誕生,而除了馬奈外,還有莫內的水墨風格風景畫,[穿和服的女人],以及晚期藝術人生的註冊商標-日本橋,竇加藝術人生後期的粉彩畫,多少都是受到了日本藝術的啟發.

而日本藝術對印象派的影響力,還影響到了從美國飄洋過海,來到歐洲的惠斯勒,甚至是後印象派的梵谷阿羅時期作品,高更布列塔尼時期的鮮豔色彩畫作,晚期的大溪地景物風光作品,還深深影響了馬諦斯的藝術人生,當然還包括了羅特列克的版畫風格蒙馬特歌舞廳作品,都是受到了日本藝術的啟發,就跟日本動漫後來對全世界的影劇與動漫產業,掀起了翻天覆地的革命,都是一樣的道理.

然而,就跟左拉一樣,馬奈的藝術人生,也是注定悲劇性的色彩,從整件作品的黑色色調,就可以看的出來.左拉的文學創作,都是悲劇色彩濃厚的嚴肅劇,而馬奈藝術人生大多數的作品,逃不過黑色色調的宿命,除了黑色色調向日本的書法藝術致意外,多少也呈現出了自己的藝術人生,一生都要在學習妥協的悲劇宿命吧!左拉最後在1902年過世,而馬奈在左拉過世前的1882年,也就是他五十歲生日這一天,獲得羅浮宮的榮譽獎章,多少也給了這位藝術家遲來的肯定,可惜這個肯定已經太遲了,就在1883年,馬奈蒙主寵召,結束了他一路走來試著妥協的印象派人生.

欣賞馬奈藝術人生的作品的時候,或許你我都能體會到他的藝術人生的寫照-扮演印象派先知者的時候,也試著跟主流藝術圈妥協的心情寫照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