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大自然和水體的圖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過年了,今年的過年可以說是史上最長的過年年假,當然意義非凡,尤其是出國能力接近全面解鎖的時候,無論是高速公路的車潮,還是旅遊景點的人潮,或者是桃園機場要等不及去體會出國的人潮,都是如此.

今年,我們家人也不例外,小年夜那一天安排了烏來的出遊日,地點依然在熟悉的內洞.

今天的內洞,雖然下著毛毛雨,但是還是沒有影響到我們遊玩的意志,無論是路上看到慢慢走,一步一腳印來的蝸牛,還是清脆不失爽朗的山椒鳥的叫聲,或者是飛過去的台灣藍鵲,都讓內洞今天下雨的景色,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在前往內洞瀑布的途中,有一樣東西吸引了我們的好奇,那就是傾倒的樹木,推測可能是有過坍塌的事故所造成的,過去我只有在電視新聞螢幕上,看過傾倒的樹木,然而在真實的大自然看到傾倒的樹木,卻是我第一次看見.

可能是藝術品

看著這棵傾倒的樹木,我想起了想當年在北美館橘園美術館展覽中,展出的一件蘇丁作品[傾倒的樹木].

回想1999~2000年,北美館掀起的橘園旋風,讓全台灣的不少人為之瘋狂,迷上現代藝術,我自己也不例外,回想當時被很多藝術家諸如雷諾瓦 塞尚 畢卡索 馬諦斯 德朗 莫地李亞尼 羅蘭珊 尤特利羅以及蘇丁等人的曠世名作中,被他們藝術人生的作品深深吸引住,當時我也喜歡幾件蘇丁的作品,包括了[傾倒的樹木] [鄉村] [火雞].

完成於1919年的[傾倒的樹木],是蘇丁藝術人生即將迎向自我風格階段的代表作之一,蘇丁的作品雖然是巴黎派,但是在筆觸上走的是梵谷的燃燒靈魂路線,蘇丁巧妙以梵谷藝術人生的狂野線條為藍本,變成狂野的風格,畫中的樹木 鄉村以及坐在椅子上的行人,除了簡單的形體外,幾乎已經是半個抽象的風格(就跟莫內一樣!),但是蘇丁巧妙把莫內印象派的半抽象風格,巧妙與梵谷的狂野線條結合,呈現出蘇丁藝術人生的狂野風格,除了預告1920年代一戰後的狂飆年代的到來外,也讓二戰後的杜庫寧抽象表現主義,以及短暫曇花一現的眼鏡蛇畫派,提早了四分之一世紀到來.

而蘇丁筆下的樹木,多少也讓人想起了梵谷完成於1889年的[橄欖樹叢].

1889年,在雷大夫與弟弟西奧的勸說之下,梵谷同意主動前往位在聖瑞米的精神病院,接受精神上的治療,在聖瑞米的這段日子,梵谷告訴自己,如果要免於精神疾病的痛苦,就要努力的畫畫,治癒自己。而聖瑞米時期的作品也成為了梵谷阿羅時期之後,梵谷藝術人生第二個多產期的階段。梵谷在聖瑞米的這段日子,除了精神病院的一切外,精神病院附近的大自然景觀,包括金黃色的玉米田、葡萄園豐收季節的喜悅、美麗的鳶尾花以及綠油油的橄欖樹、甚至是象徵生命力無限的柏樹,都是梵谷在聖瑞米時期的藝術人生中,經常出現的大自然風景題材。就好像莫內藝術人生的晚期,為了尋求藝術人生上的突破,在吉維尼興建了一座莫內花園,並以莫內花園的植物畫了一系列畫作,都是一樣的道理。

畫中的風景與橄欖樹,都是梵谷在聖瑞米時期,在聖瑞米精神病院附近欣賞的大自然景觀,梵谷藉由創作人生生命力的線條,讓這件聖瑞米時期的風景畫作,很有一種柔和的氣氛,讓人感受到在聖瑞米的橄欖樹中,體會著微風一樣。其實梵谷在畫中懂得氣氛與線條的運用,是源自於梵谷在巴黎時期,被印象派畫家諸如莫內、雷諾瓦在畫作中懂得氣氛的運用,以及一點一腳印新印象派畫家秀拉的畫作啟發,這樣的精神後來在阿羅時期、聖瑞米時期甚至是藝術人生終點站的奧維時期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到。想必梵谷沒有想過,自己想當年藝術人生的燃燒線條,居然在30年後的1920年代,被巴黎派的蘇丁給傳承過去,蛻變成狂野的線條風格呢!

看著有如蘇丁藝術人生傾倒的樹木,依然在努力為自己最後的生命力奮戰的綠葉,我對大自然就是一件美麗藝術品的這句話,又多了幾分敬意.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