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古典音樂的印象,不外乎是這幾句話-

[優美!]

[如詩如畫.]

[讓人聽了以後平定情緒,安心入睡.]

但是,如果你是聽完筍貝格的[昇華之夜]過後,你就會發現,為什麼這首樂曲跟你以往熟悉的古典音樂,不太一樣了-這是一首充滿著詭異不安氣氛的室內樂,並充斥著北歐表現主義風格影子的樂曲,當時聽完的時候,可能不懂為什麼如此詭異的樂曲,居然可以成為改變古典音樂史的曠世名作!

然而,當你看過了創作[昇華之夜]的這段故事之後,你或許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這首樂曲當時不被看好,今天卻是神作的原因了.

1874年出生於奧地利,1951年去世於美國的筍貝格,身為讓奧地利再次成為古典音樂之都的傳奇人物,然而在成為傳奇之前,和二十世紀西洋畫派的藝術家一樣,都要經歷過一段甜蜜的苦澀期,[昇華之夜]在創作的時候,是1899年,那時候筍貝格抱著年輕有夢最美的熱情與想像,根據戴美爾的詩集[女人與世界]改編成了這首樂曲,結果卻被當時還是被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為主流的維也納樂團界,接二連三退稿,即便是1902年首演的時候,也因為風格太過表現主義的不安以及詭異的旋律,讓評價好壞參半,後來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上演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結局.

然而,先知永遠是寂寞的......

隨著時間的變遷,大家越來越知道這首[昇華之夜]的存在,就在1904年,筍貝格跟魏本與貝爾格,一起成立了要讓維也納再次成為古典音樂之都的[新維也納樂派]後,這首[昇華之夜]才終於逐漸被世人給注意,成為了現代古典樂派的經典代表作,奇的是十年後的1912年,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從誕生到成名的過程,居然跟[昇華之夜]一樣,當時被噓聲以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成為改變古典音樂史的神作.

想當年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我看國中管樂團成發的VCD,當時只是因為看熱鬧而聽,不知道這首音樂為什麼可以這麼有名,結果這一搞,搞了21年才明白.

永遠記得這天的白晝之夜,是在士林夜市一帶進行,當時現場的氣氛,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另類風格的夜生活,不同於新北耶誕城以及台北跨年的熱鬧精彩,現場的氣氛讓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筍貝格的[昇華之夜]這首音樂,我就跟我弟弟少爺,一起沉浸在異色風情的晚上,回到家後,我在寫白晝之夜心得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放了這首音樂,結果萬萬沒有想到,這首筍貝格的[昇華之夜]居然和這年白晝之夜的主題不謀而合,真的是太完美了,我也明白到原來古典音樂,也可以這樣搞.

想必筍貝格在天上,看到自己的代表作[昇華之夜]被這樣的運用詮釋,他一定很感動.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