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一起去台北信義區世貿的年貨大街展,這個年貨大街展,從2014年開始至今,只要每到了過年就會去逛,第一次2014年是到天才老爹位在年貨大街的攤位上幫忙,2015年後開始,就是去買過年需要的零食了.

從2015年到2019年,每一年的年貨大街展,幾乎都是跟弟弟少爺一起去,然後我們各自解散買東西,買完東西之後,有時候是跟家人一起吃晚飯,有時候是自己吃,然而這次的世貿年貨大街展,卻是我自己第一次跟敲可愛的女生朋友一起去.

來到年貨大街,今年的人潮還是跟以往一樣多,由於是假日的關係,所以人潮就特別多了,首先我品嘗了大湖草莓風味的冰棒,然後試吃了屏東風味的豬腳,台灣風味的美食讓我再次想起了大堂哥與他的法國大師,在基隆與台南品嘗小吃的回憶,然後我們兩人就在年貨大街趴趴走,尋找想要的零食.

在趴趴走的過程中,我們入手了牛嘎糖以及蛋捲,雖然沒有像以往的那麼多,但是氣氛讓我再次想起了我喜歡的郭雪湖作品-南街殷賑的印象.

「南街殷賑」的圖片搜尋結果

1930年代,被視為一個歷史的轉淚點,這一年正好是搞得歐美人心惶惶的經濟大恐慌(1929年)之後的第二年,1930年對台灣的美術歷史來說,也是歷史留名的這一年。

1930年,台灣的美術歷史出現了三件曠世名作,分別是雕塑家黃土水用盡生命完成的天鵝之歌「水牛群像」(目前裝置在台北中山堂)、膠彩畫大師郭雪湖描繪古早台北的代表作「南街陰賑」(現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林玉山藝術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蓮池」(現收藏在國立台灣美術館)。

「蓮池林玉山」的圖片搜尋結果

「南街陰賑」這件作品完成於1930年,畫中的大稻埕街景是藝術家郭雪湖兒少時期的回憶,不管是每到中元節,城隍廟的廟會活動、還是迪化街上車水馬龍的人潮、甚至是街上人們五顏六色的穿著,以及各式各樣的商店,都讓人忍不住想起每逢農曆新年期間,大稻埕年貨大街或者是世貿年貨大展上,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的景象。

這件作品跟台灣一些日治時期的西畫家的作品,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於畫作的構圖走的是東洋風情的日本畫路線,主要原因是日治時代的台灣,大量的日本畫技術來到了台灣的美術世界,對一些台灣的東洋畫派畫家諸如郭雪湖 陳進與林玉山產生了啟發。除了日本畫的構圖外,用色上也採用了鮮豔的色彩,其實這樣的色彩不但是膠彩畫的特徵,同時也有日本繪畫中浮世繪的味道,而浮世繪的風格早在19世紀的時候,先後被法國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與高更的畫作所採用,而法國的那比畫派後來有一些作品也採用了日本浮世繪繪畫的色彩設計。

畫中的大稻埕景色,也是1920年代世界各地美好年代的一部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國從戰爭的廢墟中逐漸重建,包括了越蓋越高的摩天大樓、越來越前衛的建築物、色彩越鮮豔的時尚服裝、汽車與電車的普及化、還有越來越奢華的時尚派對等等,這些都是1920年代美好的一部份。然而好景不常,發生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海嘯,結束了1920年代的美好。郭雪湖這件作品完成的時間點,正好是1929世界經濟大海嘯的第二年(1930年),也就是霧社事件發生的同一年,所以這也是藝術家郭雪湖在呈現1930年代的大稻埕的同時,內心中也描繪出了自己對於1920這個美好年代的懷念吧!

逛完年貨大街之後,我們接連去了信義大遠百,本來想要好好逛的,但是人潮太多了,搭個電扶梯都很困難,我們只好轉移陣地到信義誠品去,找一本書品味,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也回味了年貨大街展上的熱鬧景象,巧合的是,接下來迪化街的年貨大街,也要熱鬧開鑼,不知他會跟世貿的年貨大街,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想大概會跟德國畫家筆下的迪化街一樣熱鬧吧!

看著我手上的零食,我似乎已經期待三堂哥一家人來台度假了,不知它們看到台灣特色的零食的時候,會是甚麼樣的反應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