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颱風來臨前的平靜時刻,先後到了台北市延平北路的大安醫院舊址(義美門市),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參觀,以及蔣渭水紀念公園走走,在去大安醫院舊址(也就是現今的義美門市)的時候,有一件作品深深吸引了我,這件作品是劉洋哲畫的[大稻埕的天光],當時畫中的好天氣,跟我出門買補充的原子筆以及電影票的天氣,一樣晴朗炎熱.

只是下一秒啊~!

天氣立刻來個豬羊變色,好天氣就變成了有如卡玉伯特[下雨的巴黎街道]一樣的天氣,弄得我只有先去咖啡館吃午餐,而且這家咖啡館內部的氣氛,還很像卡玉伯特的另外一件作品[咖啡廳內]很類似,一整天下來我的腦海裡,忍不住聯想到了卡玉伯特的兩件作品,可以看得出來卡玉伯特是除了莫內 雷諾瓦 竇加 馬奈 梵谷 高更 塞尚 羅特列克與秀拉外,另外一位我喜歡的印象派畫家.

[大稻埕的天光]是劉洋哲完成於2007年的作品,這件作品是藝術家受到蔣渭水基金會委託,完成的一系列以蔣渭水成長的1920年代為背景的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的構圖,以及取材上,非常類似我喜歡的印象派畫家卡玉伯特的[下雨的巴黎街道],一樣都是描繪這個年代的美好.但是卡玉伯特的作品是描繪十九世紀後期,紳士淑女的美好年代,而劉洋哲的作品則是描繪1920年代台北延平北路的歷史記憶,畫風上採用的是印象派的風格,讓人想起了台灣前輩畫家中,運用印象派的構圖與色彩作畫的楊三郎.作品的配色上是左邊黃色,右邊紅色,形成一種對稱的視覺效果,同時也結合了透視法的構圖技巧,讓這件作品在體會懷舊的同時,也可以體會1920年代的台北街頭氣氛.畫中的蔣渭水任職的大安醫院舊址 台灣民報的送報車 以及復古建築風格等元素,幾乎都是畫家參考照片之後,實際畫出來的,讓這件作品更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歷史感受.

而另外一件「下雨的巴黎街道」是印象派畫家卡玉伯特完成於1877年的作品,目前收藏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這件作品是卡玉伯特在藝術史上打響知名度的作品,和許多印象派的作品一樣,卡玉伯特的畫作取材自當時巴黎的市井小民生活,透過印象派光影的描繪手法,呈現十九世紀巴黎的眾生百態。「下雨的巴黎街道」畫作的主題是設定在下雨天的巴黎街上,人們撐傘的模樣,看似很市井小民生活的題材,卡玉伯特卻用了印象派強調光影色彩的筆觸,讓整幅畫有暗中帶亮的效果,這樣的筆觸在後來雷諾瓦繪製同樣題材的「雨傘」,雖然一樣是畫下雨的題材,但是差別在於雷諾瓦使用的是柔和的筆觸,卡玉伯特使用的是冰冷中帶點印象派的筆觸。

除了印象派的筆觸外,本件作品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透視法的應用,透視法這種藝術家會使用的繪畫方式,曾經在古典主義、洛可可畫派、新古典主義、巴比松畫派、浪漫主義中使用過,後來的印象派出現之後,因為印象派使用光影色彩技法的關係,就很少出現了。而卡玉伯特在這件「下雨的巴黎街道」中,再次使用了透視法的構圖技巧,並且進化到三度立體空間的體驗,讓觀眾在欣賞這件作品的時候,有如走進了卡玉伯特筆下十九世紀巴黎的市井小民生活中。

畫中的巴黎景色是十九世紀巴黎街頭生活的寫照,摩天大樓與街景,象徵了工業革命之後,建築技術進步的指標。而畫中人物的服裝,也很有十九世紀歐洲的時尚特色,包括了雨傘、西裝外套、馬甲背心、長大衣、長褲、白襯衫、黑領結、高禮帽、薄紗禮服等等,都是十九世紀的巴黎與歐洲上流社會流行的時尚打扮。其實這樣的打扮,在印象派的畫作中常常見到,包括了竇加的「打招呼的自畫像」、雷諾瓦的「煎餅磨坊」、馬奈的「杜勒麗花園的音樂會」、秀拉的「星期天下午的大碗島」、羅特列克的「紅磨坊的舞會」等,描繪出了十九世紀末期巴黎的上流社會生活。

一樣都是描繪美好年代,劉洋哲的[大稻埕的天光]記錄下了1920台北街頭的歷史記憶,而卡玉伯特的[下雨的巴黎街道]不只是十九世紀巴黎的美好年代,同時也為紳士淑女的世代留下歷史見證.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