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北美館即將暫別的這個時間點,我寫了「回味中華兒童叢書」系列的其中一本書「拜訪藝術家」的評論之後,我突然感到一陣心血來潮,打算模仿其中一位藝術家梵谷風格的自畫像,同時也是像我的國小六年級美術課美好時光致意。
等了很久,這個點子終於在昨天下午實現了!昨天中午跟爹爹與弟弟少爺一起吃完永和的一家已沙拉為主打的蔬食餐廳之後,先去參觀永和最有名的楊三郎美術館,近距離接觸楊三郎的藝術人生,隨後到永福橋的河濱公園觀景台,描繪有如梵谷般的自畫像素描,晚上睡前把這幅素描畫成一幅畫,創作的過程中,我不但想起了小學回憶,也聯想起了梵谷的一系列自畫像「戴草帽自畫像」。
梵谷的「自畫像」系列是從1886年來到巴黎開始,一直到1889年9月在聖瑞米精神病院治療期間,完成最後一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的特點就是梵谷幾乎都是一邊照著鏡子,一邊作畫,而且這些自畫像畫面的共同點就是背景幾乎都是單一色調,或者梵谷最愛的漩渦線條造型,唯一的例外是完成於1889年1月的「割耳後自畫像」。
而在梵谷藝術人生中創作的自畫像系列裡,「戴草帽的自畫像」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梵谷自畫像系列,或許是因為跟我自己的帽子收藏中,有一頂跟梵谷的草帽很類似的帽子的關係吧!梵谷筆下的「戴草帽的自畫像」,大部分完成於1887年,幾乎都是集中在梵谷巴黎時期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就是完成於1887年夏天的「戴草帽自畫像」,這件作品目前收藏在美國底特律的藝術中心,同時也是塔森出版的梵谷畫冊封面使用的畫。
梵谷完成於1887年夏天的「戴草帽自畫像」,是梵谷在巴黎時期完成的自畫像之一,在經過了1886年巴黎時期初期的陰暗色調實驗階段之後,巴黎時期中後期的1887~1888年移居阿羅之前,梵谷畫作的顏色開始大量出現了鮮豔色彩的用色,也是為梵谷的阿羅時期藝術人生熱身。
在這幅自畫像中,梵谷給自己穿上了藍色的衣服、戴上黃色的草帽,搭配上線條般的背景,不但凸顯出梵谷藝術人生燃燒生命的創作精神,而黃色配上藍色也是梵谷阿羅時期常出現的配色。記得我買到塔森梵谷畫冊的時候,是我上小學六年級的上學期的暑假禮物,結果不但自己喜歡上了研究西洋名畫這個興趣,也成為了我後來小學六年級的美術課上,描繪出梵谷風格自畫像的伏筆。
在我描繪有如梵谷風格的自畫像的過程中,我自己慢慢想起了我小六那一年美術課的回憶。我記得當時美術課上,老師叫我們畫一張屬於自己的自畫像,我腦海裡第一個想起的藝術家就是梵谷,於是我就模仿起梵谷戴草帽的自畫像風格,描繪起屬於我自己的自畫像,當時這個舉動對於正要逐漸接觸藝術的我而言,似乎有點不以為然。然而我自己卻沒有想到,當年我608的這一屆,日後有的人成為了醫生、有人自己創業開店、甚至有人去美國發展,我反而反其道而行,走上文藝創作這條路,成就了我難忘的北美館實習藝術人生,以及現在寫作我的實體小說的創作人生。
20年過後,重新畫起當年的這個自畫像,雖然對梵谷喜愛的致意沒有變,背景刻意使用了梵谷阿羅時期最愛的黃色跟藍色。但是在人物造型的變化上,卻添加了一些畢卡索的風格,或許是因為我想要對我喜愛的藝術家之一-畢卡索致上致意吧!畢竟畢卡索除了是我小學時期最喜愛的藝術家外,同時也是我接觸藝術人生的第一位藝術家。
也因為畢卡索跟梵谷的關係,後來的我也就逐漸認識了很多西洋近現代名畫史上,不少重要的藝術家。包括了印象派的莫內、雷諾瓦、竇加跟馬奈,後印象派的塞尚與高更,野獸派的馬諦斯、表現主義的克利、康丁斯基及孟克,還有超現實主義的達利、夏卡爾跟米羅等等。
看著有點像梵谷,又有點像畢卡索的自畫像,我再次響起了梵谷筆下的戴草帽自畫像,這幅自畫像對梵谷而言,不但是他的註冊商標,同時也是自己即將前進阿羅的藝術人生的一種象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