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紅色,想必大家的印象就是「熱情如火」、「讓人好想談戀愛」、甚至是美食料理中諸如韓國泡菜、泰式料理跟墨西哥料理中「好辣、好辣的顏色」這類的形容詞。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被視為華麗野獸派大師的馬諦斯,藝術人生始終就是離不開紅色。

因為對馬諦斯來說,紅色不只是野獸派的代表顏色,也象徵了藝術家藝術人生中熱情如火的創作生命。這樣的精神從馬諦斯大膽用色的野獸派時期開始,到甜美的尼斯時期,甚至藝術人生晚年用他的生命所燃燒出來的七彩剪貼畫,總是少不了紅色這個顏色。

「紅色的和諧」是馬諦斯完成於1908年的作品,畫作延續了馬諦斯大膽用色的藝術人生精神,以及馬諦斯對東方文物藝術的熱愛,目前這件作品收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赫米塔吉美術館中,而這家美術館是俄羅斯的美術館中,收藏馬諦斯作品最多的一家。

馬諦斯在「紅色的和諧」畫中,畫的是一名女子,在一片滿滿都是紅海顏色的室內,安安靜靜地思考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同於印象派繪畫描繪的是歡樂的人物氣氛,野獸派的繪畫除了強調大膽用色的藝術風格外,同時也多了對人性的描繪。

畫中的紅色桌巾與背景已經合而為一,完全無法辨識出來,有如一種置身在熱情如火的氣氛中,馬諦斯這件作品中,強調以顏色為背景的繪畫風格,啟發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晚年的重要傑作「藍色」三連作(1961年,目前收藏在巴黎龐畢度中心。),後來馬諦斯在晚年的另外一件傑作「紅色室內空間」(1948年,現藏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曾於2009年台北市立美術館「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典藏展」中來台展出。)中,繼續強調以紅色為背景。

除了紅色的背景外,「紅色的背景」的另外兩個看點,分別是充滿東方風情的靜物以及畫作左上角的窗戶背景。畫中充滿東方風情的靜物,包括了鹿角、盆景、水果、酒瓶、盤子以及女人的中式穿著,每一樣都充滿了馬諦斯對東方文物的喜愛與致意。事實上,對東方古典美術與文物感到一種著迷興趣的馬諦斯,除了出國旅遊的經驗外,打從1920年代遷居到尼斯開始,就持續的收集中華文化的藝術文物,而這些藝術文物也對馬諦斯藝術人生中後期的尼斯甜美柔和繪畫與晚期的剪貼畫,帶來了創作靈感。

畫作左上角的窗景,雖然圖形已經簡化,但是還是可以辨識出樹木、花草跟房子的圖像。窗景與室內景致的完美結合,讓整幅畫形成了一種有趣的「畫中的窗景」,後來超現實主義大師馬格利特藝術人生的代表作之一「人類的狀態」(1933年,現藏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中,也沿用了馬諦斯的窗景設定,但不同的是馬格利特的窗景,是在窗景上擺上一幅畫,形成另外一種另類的「窗景中的畫作」。

然而馬諦斯這件「紅色的和諧」的創作過程中,還有一段意外的插曲,這件作品當時依據馬諦斯的想法,是要以綠色為背景,但是後來馬諦斯臨時起意改為藍色作為背景,直到最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才改成以紅色作為畫作的主題。

馬諦斯的這件「紅色的和諧」不但是他大膽用色野獸派時期的另外一件代表作,同時也是馬諦斯的藝術人生中,甜蜜又痛苦的一課,「一件作品從構想到完成,都是要經過一連串的坎坷路!」就是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