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天北美館的「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可是我跟北美館的一系列展覽美好回憶,展覽展出了不少現代畫派與後現代畫派的作品,包括了畢卡索的「躺著的女人」、「砝瑯鍋」、米羅的「藍色」、「夜裡的人與鳥」、馬諦斯的「紅色室內空間」、「木蘭花靜物」、「大洋洲」、趙無極的「黃色風景」、杜布菲的「鄉村」、布拉克的「樂器」、杜菲的「紅色小提琴」、波納爾的「含羞草畫室」、恩斯特的「法蘭西花園」、勒澤的「向路易大衛致意」等作品,著迷程度不輸給1999年北美館的橘園美術館特展。

完成於1962年的「法蘭西花園」是德國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恩斯特,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目前收藏在法國巴黎的龐畢度文化中心。恩斯特的這件作品跟他早期的怪奇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有很大的差異,這件作品使用了抒情的繪畫風格,跟藝術人生全盛時期的怪奇超現實主義想像力有很大的差異,抒情風格也是恩斯特晚年作品中,重要的特色。

為什麼恩斯特的藝術風格,會從早期的怪奇超現實主義風格,轉變成抒情的想像力風格呢?原來因為二次大戰期間,恩斯特為了躲避法國與歐洲的戰火,逃往美國,繼續他的藝術創作。當時正好歐洲的藝術家知名度,也已經慢慢在美國發酵開來,包括了畢卡索、馬諦斯、杜象等人的藝術品在美國的美術館展出,正好恩斯特也搭上了這個順風車,加上美國旅居期間認識的其他旅美藝術家包括蒙德利安、馬松、勒澤、達利、夏卡爾等人,以及美國優美的風景,對恩斯特的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歷經了戰火之後的恩斯特,回到法國家鄉時,領悟到了戰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與死亡的恐怖,對人生有了很深刻的體驗,此後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也正式揮別怪奇的超現實主義風格,轉變成抒情純真,不失超現實主義美學的路線,似乎也是藝術家對自己藝術人生的省思吧。

「法蘭西花園」透過抒情優美的色彩與構圖手法,將藝術家晚年法國生活的平原與河川,優美的呈現,歷經了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的恩斯特,在欣賞到美國西南部的沙漠景色跟晚年法國生活的鄉間景色之後,對藝術創作有了新的體驗,藝術風格也跳脫出了早期的怪奇超現實主義風格,轉變成抒情抽象的路線,除了是藝術家對自己熱愛的大自然的禮讚外,也是恩斯特對於和平的渴望。

除了優美的色彩與構圖外,「法蘭西花園」的另外一個看點,就是畫中神祕的裸女,畫作中央的裸女,腿上纏著一條蛇,刻意選擇在河中是有一種大地之母的體會。雖然這件作品是抒情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但是創作上還是延續了達達主義的風格,恩斯特先去找了一張裸女畫的海報,貼在畫布上,然後用油彩上色,完成了這件詩意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作品。

畫中的裸女,之所以選擇在河中誕生,正是恩斯特想要傳達「大地之母」的概念,春天的主題也是在向坡堤切利的另外一件曠世名作「春」的致意,透過春回大地的主題,傳達出大地之母、生命之母的神話故事概念,也是恩斯特晚期的抒情作品中,不斷出現的主題:對大自然的敬意與對生命的省思。

不論是早年的怪奇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還是晚期的抒情抽象超現實主義風格,每一件恩斯特的作品,不只是藝術家藝術人生的寫照,也是恩斯特對大自然的反省,相信這件「法蘭西花園」也是如此。

arrow
arrow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