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就說過,我喜愛的台灣前輩畫家郭雪湖作品,在構圖上跟西洋藝術家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諸如莫內的[1878年6月30日]與郭雪湖的[南街殷賑],郭雪湖的[圓山附近]與雷諾瓦的[夏日小徑],甚至是郭雪湖的[百合圖]跟Fabien筆下的瓶花靜物,在構圖與概念上十分類似,說明了一樣的構圖概念,在不同藝術家的筆下,總是有不同的創作詮釋.

這樣的道理,在這次介紹的一件作品-吳承硯筆下的[國語禮拜堂]中,也是如此.

[國語禮拜堂]是吳承硯完成於1975~1980年間的水彩畫作品,是吳承硯的一系列描繪台北市風景畫的作品之一,其他作品尚包括了[北門] [總統府] [台北南門] [公賣局]等作品,這些作品目前收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在這件[國語禮拜堂]中,吳承硯師成了石川欽一郎的水彩構圖技巧,把台北市具有悠久歷史的教會-濟南長老教會給描繪的有古典的氣勢,也有一種簡單純真的氣氛,而國語禮拜堂就是如今的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記得在侯文詠的小說[危險心靈]中,故事主角國中生上街頭前夕,跟家人去教會禱告的場面,除了教會本身的建築物外,畫作中的行道樹木,還有70年代到80年代造型的公車以及計程車,都是這件作品最吸引人的看點之一,吳承硯透過水彩畫筆,除了描繪出台北城的美外,還記錄下了80年代的台北城市風光,也讓我們透過藝術品,認識這個時候的台北市.

而吳承硯的那件[國語禮拜堂]作品,居然跟巴黎派風景畫家尤特利羅筆下的[聖母院]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呢!

Notre-Dame

尤特利羅的[聖母院]完成於1909年,目前收藏在巴黎的橘園美術館,曾經在1999年北美館的[橘園美術館收藏展]中展出過.

身為巴黎派的風景畫家,長期飽受酒精中毒困擾的尤特利羅,為了對抗酒精中毒的焦慮,決定透過畫畫來畫出巴黎蒙馬特的風景,早期的尤特利羅,在色彩的用色上非常的豐富,有點延續了印象派透過色彩認識城市生活的風格,直到一戰之後,尤特利羅感受到戰爭帶來的死亡,作品才會轉型成為描繪單調的風景,就跟印象派的卡玉伯特一樣,這件[聖母院]是尤特利羅藝術人生早期的作品.

[聖母院]作品描繪的是巴黎的聖母院,就是歷久不衰的世界文學名著[鐘樓怪人]的主場,尤特利羅延續了印象派的莫內,描繪盧昂大教堂的構圖技巧,但是不同於莫內描繪盧昂大教堂的水霧式印象派畫風,尤特利羅反而傾向於透過色彩協奏的構圖模式,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美麗與哀愁,尤特利羅透過多彩的畫筆,除了描繪出聖母院美麗的一面外,同時也畫出了藝術家面對酒精中毒困擾的焦慮中,渴望得到救贖的一種意涵吧!正所謂[宗教與藝術往往都是撫慰人心的力量],不只是尤特利羅,很多畫家筆下的教堂畫作,就證明了那一點.

110年前的二十世紀初期,尤特利羅創作這件[聖母院]的時候,他大概沒有想過,110年後的2019年,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燒出了文化資產的浩劫,重建工程正在努力進行中,想必此時此刻看著尤特利羅筆下的那張[聖母院]畫作,一定感到感觸良多吧!依樣式構圖模式類似的作品,如果說吳承硯的[國語禮拜堂]描繪出了80年代台北市的最美時刻的話,那麼尤特利羅的[聖母院]多少就是讓人們在透過藝術品回憶聖母院的時候,也讓人再一次感受到歷史的殘酷無情,因為我們都有機會成為歷史轉淚點的見證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