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當我從小資女孩百貨所在的板橋站,搭乘台鐵前往台北車站下車之後,我走到對街,看著入夜的台北車站,仿佛可以想像出學生們放寒假之後,搭火車返鄉探親或者全家出遊的景象.

入夜的台北車站,仿佛就像塗上了美麗的夜色顏色一樣,就跟美食配上了意想不到的醬料,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也因此聯想到了兩件情境類似的藝術品,分別是莫內的[聖拉薩車站]以及李鳴鵰的攝影作品[台北車站].

圖像裡可能有夜晚、天空和戶外

首先咱們先來講述莫內的[聖拉薩車站]吧!

La Gare Saint-Lazare - Claude Monet.jpg

Claude Monet - The Gare Saint-Lazare, Arrival of a Train.jpg

Claude Monet - Arrival of the Normandy Train, Gare Saint-Lazare - Google Art Project.jpg

Monet Gare Saint Lazare 1877.jpg

莫內的[聖拉薩車站]是完成於1877年的作品,這一系列作品是以巴黎的聖拉薩車站為主題的畫作,一共有十二件,其中我最喜歡四件描繪聖拉薩車站火車進站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不但捕捉到了火車進站的動人時刻,同時也是鐵路進入全面普及化的歐洲的歷史見證.

這四件[聖拉薩車站火車進站]的作品,分別收藏在巴黎的奧賽美術館 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 芝加哥藝術學院以及倫敦國家畫廊.

四個版本的[聖拉薩車站火車進站]的作品,一樣都是描繪聖拉薩車站火車進站的動人時刻,但是畫風確是很不一樣,收藏在奧賽美術館與佛格美術館的版本,走的是印象派的風格路線,透過莫內拿手的印象派水霧風格,以及火車站火車的濃煙,呈現出火車站忙碌的一天,也忍不住讓人想起台北早期北淡線鐵路的繁榮景象,雖然北淡線已經隨著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的誕生走入歷史,但是北淡線的歷史繁榮,依然深深的印在老一輩的記憶裏頭.

而收藏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與倫敦國家畫廊的版本,就是另外一個風景了,莫內則是透過水墨畫的構圖風格,描繪出火車站的忙碌時刻,而水墨構圖是莫內早期作品的特色,事實上印象派的先知者,馬奈的幾件作品也是走水墨路線,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奧賽美術館的版本,透過莫內的水霧,煙霧的視覺效果,加上淺色風格的路線,讓這張描繪聖拉薩車站火車進站的一瞬間,變得更身歷其境了!

而李鳴鵰的[台北車站],則是攝影作品,拍攝於1947年,目前收藏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鳴鵰早期的時候,學的是水彩畫,後來改轉戰攝影路線,不但自己開始拍攝攝影作品,還開設攝影館,並與張才和鄧南光一起組成[台灣攝影家三結義],而這三個人的崛起,對台灣的美術創作,起了擴張的作用,從過去的油畫 膠彩畫 雕塑擴展到水彩畫 攝影 版畫等等的領域,也象徵了台灣美術史,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而他們三人的攝影作品,不只是改變了台灣的攝影藝術史,同時也為二戰後的台北,留下了歷史的倩影與見證,[台北車站]這件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在[台北車站]這件攝影作品中,李鳴鵰拍攝的不只是台北車站,同時也捕捉下了當時的台北城城門戶印象,除了當時台北車站的北淡線鐵路車站外,還有腳踏車 三輪車等交通工具,也被拍攝進了作品中,就跟十九世紀印象派的莫內 雷諾瓦 竇加與卡玉伯特,透過藝術把當時的巴黎城市印象給呈現出來,成為當時的歷史見證.而李鳴鵰的這件攝影作品,除了拍攝下當時的台北風景外,同時也為北淡線的美好年代,留下歷史記憶.

看著夜色中的台北車站,再回想莫內的[聖拉薩車站]以及李鳴鵰的[台北車站],我再次學會了一件事情-不論是畫作還是寫作,不只描繪的是生活的主題,同時也是為這個年代留下美好的歷史見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re1689 的頭像
    andre1689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ndre1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