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大家來票選,小學美好回憶的第一名的話,不用說,大概就是萬聖節的創意造型趴了!
小學六年級那一年的10月,萬聖節創意造型趴可以說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回想當年大家紛紛秀出了自己的創意造型,包括了蝙蝠俠 外星怪物 女巫 綠野仙蹤的角色 吸血鬼 台北市長等等......同時也配合短劇演出,讓萬聖節不只是變裝趴而已,同時也成為了短劇創作比賽,據說後來大理高中話劇社的祖先,就是在這邊誕生的呢!不過最後我支持的兩個創意造型,一個是神奈川之王的女扮男裝,另外一個是博士造型,都沒有獲得當時班導師的青睞,反而把第一名頒給了吸血鬼,比較可惜!
不過,拋開可惜不談,我就單純來說回憶吧!如果小學的萬聖趴可以再來一次的話,而且我又是當時的評審,我會把第一名頒給神乃川之王的女扮男裝,因為一來有一種像作文題目-[如果你是帥氣男生,你會怎麼樣?]的風格,二來則是會令我想起杜象的一件表演藝術作品[我變成了蘿絲雪勒薇]的Feel!雖然這件作品,在去年投票前我就寫過,就拿來引用一下.
在這件「蘿絲雪勒薇」的跨性別遊戲中,杜象給自己穿起了女生的衣服、戴上假髮、還戴起女生的帽子,讓自己可以變成女生,過過當女生的乾癮,當時這個舉動看起來被視為一種「怪胎才玩的家家酒」的行為,卻意外也成為了杜象藝術人生中,最具知名度的表演藝術品.
後來跟杜象長期合作的工班,也就是達達主義攝影師兼畫家的曼雷,拍下了這張照片,為杜象藝術人生的表演藝術,留下歷史紀錄。而在這件作品之後,杜象也創作了達達主義拼貼作品「香味」(1921年)以及另外一件達達主義藝術品「位什麼不打噴嚏」作為杜象對這個表演藝術的延續。
為什麼我會覺得杜象的「蘿絲雪勒薇」跨性別遊戲十分特別?
雖然這一切,看起來是怪叔叔的家家酒舉動,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變裝遊戲,就好像我們在萬聖節的派對上,玩變裝遊戲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杜象的這個變裝遊戲,會讓人感覺到很奇怪,回歸到重點上說,這也是一種影射「兩性身分互換」的象徵,而且1920年代也是女性解放的年代,女性也可以作一些男生的工作,而男生也可以在家裡協助家務,杜象的作法也被視為是一種體會性別轉換的樂趣。杜象的「蘿絲雪勒薇」變裝遊戲,表面上看似是怪咖的家家酒,但是如今在多元性別議題崛起的現代,回過頭來單純用欣賞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表演藝術,或許是不是一種傳達出兩性身分互換、以及跨性別的象徵呢?
是的,神奈川之王的創意,在當時被視為是一種太過於獨特的思想,不被接受,但是放到多元性別崛起的時代,我想神奈川之王的創意,多少也是一種反映出當前多元性別崛起的象徵吧!